2.1 工程概况
****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东北紧邻上海市,北接
苏州,西连杭州,东南濒临钱塘江、杭州湾,处于北纬30°20′~31°02′、
东径120°17′~121°16′,东西长93.7km,南北宽78.3km,主要岸线长
140.1km,总面积3915km2,其中平原3564km2,山丘40km2,水域311km2。
****市域属杭嘉湖平原东部,杭嘉湖平原水系属太湖流域,水系东汇入黄
埔江,南由近年兴建的杭嘉湖南排工程各闸口排入钱塘江和杭州湾。杭嘉湖东
部平原水系主要河道有东西方向:京杭古运河、洛塘河、长水塘、新塍塘、****
塘、嘉善塘、红旗塘,南北方向的主要有:长山河、海盐塘、平湖塘,汛期东
西向的河道承接西部来水经过或绕过****城区,经过嘉善县境东泄黄埔江,南
北向河道承接外部来水大部由南排盐官闸、长山闸、南台头闸排入钱塘江和杭
州湾。
杭嘉湖东部平原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城市位于东部平原腹地,
有老城区和新区组成,其上游段现称杭州塘,下游段现称苏州塘,其它还有长
水塘、新塍塘、****塘、嘉善塘、平湖塘、海盐塘等河网干河汇聚于****城市。
环绕城市西北、北、东部,现已开挖了宽达60 多米的环城河;北郊河和东环河,
这两段河道在市郊沟通了杭州塘、新塍塘、苏州塘、****塘和平湖塘等区域干
河。
****市城市防洪工程是以****城区为防护对象,通过筑堤、建闸形成大包
围圈,通过泵站抽排,使市内河水位得到控制。本工程为二等工程,主要建筑
物为3 级建筑物,防洪标准100 年一遇,水位为4.85m(高程采用吴淞高程系,并统一到1999 年末基尺读数)。建设规模为防洪包围保护面积91.3 km2,建设
堤防42.1km;疏浚开挖河道24.2km;闸站建筑物44 座(其中4 座泵站)。
本次招标项目****塘枢纽,为2 级建筑物,包括****塘水闸、****塘泵站
等建筑物。
****塘枢纽位于****塘河与北郊河和东环河交汇处的喇叭口附近,河道右
侧布置通航水闸,左侧布置排涝泵站。
水闸:水闸共 2 孔,每孔净宽12m,闸底板高程-0.2m,有通航要求,闸室
长度14m,工作闸门采用升卧式钢闸门。闸室上、下游设钢筋砼护底,两岸通过
钢筋砼扶壁式翼墙与浆砌块石护坡相接,海漫采用浆砌块石。闸室与泵站之间
设钢筋砼隔墩。闸室、翼墙和隔墩基础采用钢筋砼钻孔灌注桩。
启闭机房外河侧设 3m 宽的人行便桥,便桥与泵站上游侧检修平台相通。
泵站:泵站由主、副厂房组成,主厂房长55.5m,宽15.2m,主厂房内布置
5 台排涝水泵,水泵安装高程1.1m。每台水泵的内外河侧分别设事故检修闸门
和工作闸门,内河侧事故检修门检修平台高程6.1m,外河侧工作门启闭平台高
程为12.7m,检修平台高程7.9m,主厂房地坪高程6.2m。装配场设在主厂房左
端,副厂房位于装配场左侧,长25.44m,宽17.2m,共分5 层,中控室地坪高
程6.2m。泵站内河侧设6m 宽的交通桥,与站前回车场相衔接。
2.2 工程施工条件
2.2.1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2.2.1.1 水文气象
本工程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冬季多晴朗寒冷天气。春季,南北气流交替
加剧,低气压及锋面活动频繁,天气阴晴不定,常有沥涟春雨。初夏,由于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气流相遇交绥,锋面往往在本省滞留,形成连绵不断的
大面积“梅雨”天气,是造成设计流域大洪水的主要成因。盛夏时,在副热带
高压控制下,天气晴热少雨,降水以雷阵雨为主,若遭遇台风或热带风暴侵袭,
也可能形成较大暴雨,造成洪水灾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3~9 月,工程区域多
年平均降水量1179mm,最大年降水量1719.4mm(1954 年),最小年降水量723.1mm
(1978 年)。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12.4
℃;年平均日照2109 小时;相对湿度82%;静风频率8%,平均风速2.6~3.4m/s,
各月相差不大,全年以E 和NW 风向频率为多。
****(三塔)站多年平均水位2.82m,一般枯水位2.30~2.50m,历史最高
水位4.38m(1954 年),历史最枯水位1.59m(民国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