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体按结构形式分为心墙、斜墙两类,其填筑材料包括粘性土、砾质土、风化料及掺和料。防渗体坝面填筑分为铺料、压实、取样检查三到主要工序,还有洒水、刨毛、清理坝面、接缝处理等项工作。
土料要求
防渗体是土石坝防渗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利用低透水性的材料将渗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防渗体应具有足够的防渗性和一定的抗剪强度,高心墙还应具有低压缩性。因此,对防渗体土料的要求是:渗透性低;较高的抗剪强度;良好的压实性能,压缩性小,且要有一定的塑性,以能适应坝壳和坝基的变形而不至产生裂缝;有良好的抗冲蚀能力,以免发生渗透破坏等。
用作防渗心墙、斜墙和铺盖的土料,一般要求渗透系数k不大于10-5cm/s,它与坝身材料的渗透系数之比应尽量小。用作均质坝的土料,渗透系数k最好小于10-4cm/s。一般塑性指数为7~20的土适合作防渗材料。塑性指数过大,则粘粒含量太多,不宜采用;过小则防渗性能差,也不宜用来防渗。
防渗体对杂质含量的要求比对坝壳材料高。一般要求水溶盐含量不大于3%;有机质含量对均质坝不大于5%,对心墙或斜墙不大于2%,特殊情况下经充分论证可适当提高。
对塑性指数大于20和液限大于40%的冲积粘土、浸水后膨胀软化较大的粘土,开挖压实困难的干硬性粘土、分散性土和冻土应尽量不用。
填筑土料的种类、级配、含水量、土块大小、超径颗粒等均需复合设计规定。
黏性土料填筑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当土料天然含水量大于施工控制含水量的上限时,应做好料场四周的截流沟及料场內的纵横排水沟;应采取分层取土或用机械松土等措施翻晒土料;也可利用含水量低的土料掺入含水量高的土料进行调整。对于土料天然含水量小于施工控制含水量的下限时,宜采用料场加水或坝面洒水调整含水量。凡不符合要求的土料,不得运入填筑面。
土料铺筑和压实
各层填筑前,应对各料填筑部位的设计尺寸和外边坡测量放样,确保其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进行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试验。无试验条件的可按下表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