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主要技术标准
	⑴铁路等级:Ⅰ级。
	⑵正线数目:双线。
	⑶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预留提速条件。 
	⑷最小曲线半径:3500m,枢纽加减速地段根据设计行车速度梯级变化。
	⑸限制坡度:贺州至肇庆北9‰,只运行客车的线路20‰。
	⑹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只办理客车的车站650m。
	⑺牵引种类:电力。
	⑻牵引质量:不大于4000吨。
	⑼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⑽建筑限界: 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要求。
	2.3.沿线的自然地理特征
	2.3.1.地形地貌
	本标段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变化大,山坡自然坡度25~40°,植被发育,地面高程10~600m,相对高差20~520m,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网交错,河塘密布。
	2.3.2.工程地质特征
	⑴地层岩性
	沉积岩:沿线分布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
	岩浆岩:广宁至四会段分布燕山期花岗岩。
	变质岩:贺州至四会段零星分布古生界浅变质岩。
	第四系:山坡普遍覆盖厚度不大的坡残积黏性土;沟谷地区普遍分布冲洪积黏性土,部分为河流阶地砂、卵石层;局部见滑坡堆积土及人工弃土等。
	⑵地质构造
	①构造体系分段: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和中华夏构造体系影响带。全线主要构造线方向与线路呈大角度相交,对工程有利。
	②褶皱与线路密切相关的褶皱构造线地段线路方向均与褶皱轴线方向大角度相交。
	③断层:北岭山隧道洞身穿越8条主要断层,走向以北东向、北西向为主,性质主要为压扭性和张扭性。线路未穿过强活动断裂带。
	⑶不良地质、特殊岩土
	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有坡麓堆积体、岩堆、岩溶、危岩落石、滑坡、放射性、地温、地应力、岩爆、花岗岩蚀变风化带、软土、松软土、膨胀土和红黏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