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贯彻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改良机具相结合的方针,重点配备中、小型机械和手持动力机具。
(2)充分发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的能力,根据具体变化的需求,合理调整装备结构。
(3)优先配备本工程施工中所必须的、保证质量与进度的、代替劳动强度大的、作业条件差的和配套的机械设备。
(4)按本工程体系、专业施工和工程实物量等多层次结构进行配备,并注意不同的要求,配备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机械设备,以保证质量为原则,努力降低施工成本。另外,在配备机械设备时,我公司还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
(1)技术先进性。机械设备技术性能优越、生产率高。
(2)使用可靠性。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稳定地保持其应有的技术性能,安全可靠的运行。
(3)便于维修性。机械设备要便于检查、维护和修理。
(4)运行安全性。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对施工安全的保障性能。
(5)经济实惠性。机械设备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要求的基础上,达到最低费用。
(6)适应性。机械设备能适应不同工作条件,并具有一定多用的性能。
(7)其它方面:成套性、节能性、环保性、灵活性等。
附:机械配置一览表
4.1.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材料(包括成品和半成品)临时仓库和材料加工机具原则上设在各操作场所,材料进场按施工进度分批进场。为了保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文明卫生,现场不考虑工人住宿和食堂设置。
(2)在各层操作面主要位置配备消防灭火设备( 至少8 台),并在主要通道口每层设置一临时消防栓为了保证水压力,在楼下特定地点设增压水泵。
(3)在每一操作层设一符合用电标准的标准总电箱,延伸到各操作面再另设若干标准分电箱。
(4)其它(如值班人员岗位等等)将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分区设置。
附:现场平面布置图
4.1.4 其他准备工作
(1)项目经理及施工员、材料员、质量员等必须会同设计人员对图纸和工程说明作全面、详细地了解,对全工程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2)工程量的计算,即根据施工图纸,结合预算项目,统计出各项施工项目单位数量表。
(3)制定材料计划表,将工程所需的材料名称、规格和预计数量逐一列表归类后一份提交材料部,并配合材料选择材料供应商及材料品牌。
(4)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进度计划表用于控制施工进度和调度工人及材料,进度表的编排是按照工程期限将各施工项目的工作量,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科学性地编排在时间表内。
(5)开工前企业工地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环境、交通运输及施工人员食宿等情况,核对施工空间与设计图纸有无误差。
(6)材料进工地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根据材料计划表并结合工程进度计划表内确定材料的品种、数量及进工地时间。
②材料堆放位置应事先安排,切勿任意堆放以致影响工期和材料管理的严密性。堆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不得影响施工的进行反复搬迁,损材费工。
b.分类堆放,便于使用。
c.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地点堆放,以保安全。
d.易碎、易潮、易污的材料,应注意堆放方法和采取保护措施,以免造成损耗。
e.即用的材料进工地时应直接放置之不理在工作面,以便节省搬迁的工序。
③工地设临时仓库及仓库管理员,切实做好进场材料的签收工作,并按材料品种、数量进行登记,以备查验。
(7)接通工地临时水电:
①临时用水的设置应尽量利用原固定管道,水管铺设时尽量按原设计的路线铺设做到既解决用水又减少铺设时间。
②临时用电的布置一般是以架空线路或电缆拖线板的形式。架空线路的用电装设自动开关或闸刀开关并符合架设临时线路的要求。采用电缆拖线板供电时,电缆用保护层“YHZ”橡胶套电缆,禁止用花线塑料铜芯线作引线,以防漏电造成事故,电缆用电端是一块接线板,板上须有漏电保护开关、闸刀、插座等。
(8)施工部署及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全部施工资料后,按施工内容进行人员部署,划分各工序的职责范围,明确各工种的责任,并落实到各工种的负责人。同时,召集各工种、工序施工骨干进行技术交底、交待注意事项,对图纸上出现的技术要求高或需特殊处理的部位应作明确指示。遇到施工人员不熟悉或未做过的新工艺、新方法,应提前交待该工艺的技术规范资料作为实施依据并共同研究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