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上桩基的问题常被忽视,却可能对结构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回填土地基通常由人工填筑而成,其工程性质与天然地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
成分复杂,均匀性差,压缩性较高;
固结程度低,后期沉降量大;
含水率变化敏感,易受施工扰动;
这些特性使得回填土地基上的桩基更容易受到负摩阻力的作用。
那么回填土出现负摩阻力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合理选择桩型与桩长
对于深厚回填土地基,可考虑采用穿透回填土层,进入下部稳定、低压缩性土层的长桩。
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选择刚度较大的桩型(如灌注桩、钢管桩),以控制桩身压缩变形。
控制施工顺序
尽量安排桩基施工在回填土基本完成固结沉降之后,或采取措施加速回填土的固结。
考虑负摩阻力的作用
在桩基设计中,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工程经验,验算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并将其纳入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中。
准确确定中性点位置对计算负摩阻力至关重要。
确保回填土质量
严格控制回填土料的选择,优先选用级配良好、透水性好、压缩性低的土料。
分层夯实,控制每层回填厚度、压实度及含水率,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减少后期沉降。
加速回填土固结
设置排水通道(如砂井、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等方法,加速回填土的排水固结,提前完成大部分沉降。
对于有机质含量不高的回填土,可考虑采用石灰、水泥等材料进行改性处理,改善其压缩性和渗透性。
控制打桩或成桩速率与时间
避免在回填土尚未稳定时快速施工大量桩基,给土体充分的变形时间。
桩侧设置隔离层
在桩身周围包裹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如塑料薄膜、沥青涂层、泡沫塑料等),或采用套管隔离,减少桩土之间的摩阻力,从而降低负摩阻力。

▲设置隔离层
此方法对永久性隔离效果较好,但需注意施工可行性和耐久性。
采用压力注浆改良桩周土
对于某些土层,在桩侧一定范围内进行压力注浆,改良桩周回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减少其沉降量。
预钻孔设置褥垫层
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柔性褥垫层(如砂石垫层),允许桩周土先于桩身发生一定沉降,从而减小负摩阻力。
采取上述设计、施工和其他措施,可有效考虑桩的负摩阻力。
对回填土地基的沉降、桩顶沉降、桩身应力等进行长期监测,及时掌握负摩阻力的发展趋势和影响程度。
对付回填土负摩阻力,‘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关键。
设计时要考虑周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后期监测不能少,三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