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 » 边坡与基坑工程
高切坡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8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0-08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74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高切坡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8p
2.1 工程概况
2.1.1施工场现状
镇主体街道高切坡勘察实测坡长为518m,切坡面积13050m2,坡高一般15~25m,最高32m。该高切坡由三个坡段组成;
1+000~1+276段,坡高20~25m,最高达32m,坡面角45~60°,平均坡度52,坡段为斜向坡,岩性为粉砂岩夹薄层炭质页岩夹层,坡面基岩裸露,呈强风化状态,1+190~1+276m段坡段为一小型滑坡,物质成份为碎石土,结构松散;
2+000~2+150段,坡高一般25m,最高达30m,坡面角40~58°,坡段为逆向坡,岩性为粉砂岩,坡面岩体呈强风化状态,坡面基岩裸露,坡表岩体破碎。
3+000~3+92段,坡高15~22m,坡面角度40~45°,坡段为逆顺向坡,岩性为粉砂岩,坡面岩体基本风化呈土状。
2.1.2主要施工项目
(1)清方:清除1+0~1+190m和2+0~2+150坡段因滑坡而堆积在坡面上的松散土体。对两段坡面进行刷坡,清除高切坡中的浮土、不稳定和不规整的岩体,便于混凝土与坡面的粘结,对坡面适当整修,便于挂网。
(2)锚杆钢筋网喷射砼支护与坡脚护面墙:1+0~1+190和2+0~2+150两坡段的稳定性较差,治理措施为:清除因为发生滑移而堆积在坡面上的松散土以及刷坡后,整个坡面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原建挡墙用锚杆加固,坡脚部分不喷射砼而修建护面墙。
护面墙地面以上高度为2.0m,2+0~2+150m坡段为等截面护面墙,墙宽为30cm;1+0~1+190m坡段为变截面护面墙,顶宽40cm,底宽50和60cm。
锚杆为HRB335φ25@2.5m×2.5m,钻孔φ76,锚固砂浆M25,锚杆伸入中风化层的长度不小3m。1+0~1+190 m区段锚杆长度有12、10、8、6 m四种规格,2+0~2+150m区段锚杆长度有12、10、8m三种规格。
喷射C20混凝土15cm,第一层喷射混凝土厚度为7cm,挂网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8cm。钢筋网为HRB235φ6@20cm×20cm,加强钢筋为HRB235φ12@500cm×500cm。
喷射混凝土面层背部设置长度为100cm,为φ40mm的PVC排水花管泄水孔,钻孔φ50,泄水孔间距为5m×2.5m,排水坡率为5%。排水花管和钻孔之间填无纺土工织物。
护坡区坡顶和侧面采用钢筋砼梁压顶、封边,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截面尺寸为30cm×30cm。
(3)抗滑挡墙:1+190~1+276m坡段的滑坡体的安全裕度不高。原建挡墙嵌固深度不足,支挡力不够,拆除原建挡墙后沿滑坡体前缘新建抗滑挡墙,墙顶宽1.5m,前趾低于公路边沟铺砌底面10cm,挡墙顶高于滑坡体前缘坡面1m,拦截沿坡面滚动的落石。挡墙后种植油麻藤等植物进行绿化。
(4)混凝土路构与锚杆支护:3+0~3+96m坡段的坡顶和坡脚都紧邻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混凝土格构与锚杆进行支护。
矩形格构,立柱间距为2.5m。肋柱和横梁截面尺寸均为0.30m×0.30m,基础梁的截面尺寸为0.30m×0.5m,顶梁截面尺寸为0.30m×0.3m,C20砼。
结点处设置HRB335φ25@2.5m×2.5m,钻孔φ76,锚固砂浆M25,锚杆伸入中等风化岩层中的长度不小于3m,锚杆长度为10、8m。
(5)坡面截水沟与跌水:桩号1+0~1+190m坡段的坡顶已建截水沟与跌水,3+0~3+96m坡段的坡顶与坡脚也已经有排水沟,其余坡段均设置地表截水沟与跌水。
桩号1+190~1+276m坡段:在高切坡北侧较高点沿西南向设置截水截,截水沟长度为94m,坡率为3%~7%,出口与已建跌水连接;
桩号2+0~2+150m段:分四段设置截水沟。北侧两段截水沟长度分别为48m、58m,水沟出口用跌水将雨水引到坡脚排走。
截水沟采用同一断面尺寸:M7.5浆砌片石梯形截面,底宽40cm,高40cm,沟壁坡率1:0.5,厚度0.3m。
2+34~2+150m坡段中部较陡处的跌水,级差为0.6m,矩形断面,底宽0.5m,高0.6m,材料为M7.5浆砌片石,厚度30cm。跌水出口处设置单级跌水窨井,然后经由排水沟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