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0000.00平方米。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地上二十二层,地下一层。属高层民用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本工程基础勘察报并告结合现场实际试挖情况,基础持力层(中风化白云岩)深底均在10~25m左右,地下水位均在0.4m左右位置,现拟采用桩径φ900~2000圆形(椭圆形)人工挖孔桩加钢筋混凝土支护体系,填芯砼为C30,桩纵向钢筋为HRB335级钢筋,采用焊接接头,箍筋和构造筋为HRB235级,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
2.2 人工挖孔桩设计
人工挖孔桩桩径为φ1000~2000,桩径有ф900,ф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六种,本工程共有100根桩。
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倒挂式护壁,厚100~150mm;桩芯砼等级为C30,护壁均采用C25砼现浇,主筋保护层厚50mm(详细参数参阅基础结构设计图)。
2.3 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土工程补充勘察说明的地层情况从上至下为:
(1) 杂填土:杂色,稍由粘土及少量碎石组成,结构松散,为平场时回填,局部有分布,厚度在0~3.2m之间。
(2) 根表土:褐黑色,含植物根系,结构松散,场地局部有分布,厚度0~1.4m。
(3) 红粘土:为碳酸盐类岩石风化残积而成的粘土,呈残破积成因,呈黄色,可软塑状,图纸较均匀,碎块~块状结构,混含铁锰质,复侵水特性分类为Ⅰ类,受场地原始地貌和下伏基岩起伏控制,分布及厚度布稳定,大部分地段缺失。
(4) 基岩:场地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杨柳井组灰岩、呈浅灰、灰深色等,亮晶结构,薄层、中厚层状、节理裂缝发育,可见方解石脉、晶洞、溶洞。可分为强风化和中风化两个单元。
地下稳定水位深度0.6~1.5m,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洲河渗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