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段起点位于设计桩号为YK146+400(ZK146+405.814),终点设计桩号为 K151+700,路线全长5.3km(右线)。
本标段为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有8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g,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余中小桥梁与路基1/100。
本项目区地处湖北西部,线路展布区海拔高程多在250~800m,大部分属鄂西低山区,为武当山脉南坡与大巴山脉东段东北坡的连接地带,山脉总体呈北西向展布,拟建线路横切诸山系展布。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调查区地貌大致划分为中低山区和山间盆地两个地貌区。
本项目路线区主要有3个工程地质区:中—低山—丘陵变质岩工程地质分布区(Ⅰ区)、盆地—丘陵正常沉积岩工程地质分区(Ⅱ区)、河谷漫滩阶级—中、低山、丘陵坡地松散~半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分区(Ⅲ区)。我标段K147+755-K148+220与竹山断裂带相交,破碎带与线路斜交宽465m,对塘湾1、2号桥有一定影响。
不良地质现象:本合同段由于变质岩岩体均为软质岩,受构造影响,岩体极破碎,钻孔岩芯均砂砾状,边坡开挖,极易产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本合同段发育有1处小型滑坡H3、一处崩塌B15,3处欠稳定斜坡BW14-BW16,其中对施工影响较大的滑坡H3、欠稳定斜坡BW14、BW15、BW16,具体如下:
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春夏雨热同步,秋冬阳光互补,气温多年均9~160C,极端气温最高43.40C,日照时间长,但受海拔、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区内山地小气候具有多样性,夏季灾害性天气较多,常年有干旱、暴雨和强降雨出现,从而可导致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水文:本合同段区域内地下水总体较为发育,由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差别,使地下水的分布不够均匀。在构造裂隙比较发育的地段和沟谷地带,常有丰富的地下水,在板岩等层状基岩分布区,地下水较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