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19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10-0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66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19p
   隧道中心里程为:DK866+294.135,进口里程为:DK866+173,出口里程为:DK866+415.27,隧道全长242.27m,隧道纵坡坡度为16.9‰ 。本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时速为350Km/h,线间距5.0m,Ⅲ级40m,Ⅳ级120m,Ⅴ级82.27m。隧道进出口均设置缓冲结构。设计地质情况:
   地形地貌:隧址区主要为剥蚀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 61~180.3m,最高点位于周家老屋南侧丘顶,标高:+180.3m,最底点位于隧道出口西北侧沟谷地带,标高:+61m,地形起伏较大,总体表现为剥蚀丘陵与丘间谷地相间;剥蚀丘陵自然坡度15~30度不等,丘坡绝对高程90~180.3m,相对高差60~120m,测区植被较发育,多为杂草和松树、杉树及油茶林,靠近坡脚较平缓处多辟为村庄及水田。
   地层岩性: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黏土、黏土,黄灰—黄褐色,硬塑,含少量硬碎石。
   地质构造:本隧道位于扬子地台江南台背斜南缘,与华南褶皱系紧邻,本次调绘结果综合分析,隧道位于基地构造区,冷家溪群构成测区褶皱基底;
   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主要为季节性溪沟,靠大气降水补给,汇集于沟谷,调绘时水量不大,隧址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通过。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是地表水和残坡积层孔隙水的间接补给。
根据现场踏勘及隧道开挖揭示地质情况看,实际地质情况基本与设计地质情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