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以石油为原料,经适当工艺生产的适用于修筑重交通道路的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以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修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也适用于其他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面等,以及作为乳化沥青、稀释沥青和改性沥青原料的石油沥青。
英文名称:  Petroleum asphalts for heavy traffic road pavement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5180-2000 
中标分类:  石油>>石油产品>>E43石油沥青  
ICS分类:  石油及相关技术>>75.140石蜡、沥青材料和其他石油产品:  
采标情况:  JIS K 2207:1996,NEQ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11-01-10 
实施日期:  2011-05-01  
提出单位: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沥青分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沥青分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起草人:  张玉贞、张小英 
页数:  8页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5-01 
本标准与JISK2207:1996《石油沥青》(英文版)的一致性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JISK2207:1996《石油沥青》的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增加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各牌号沥青增加了蜡含量不大于3.0%的技术要求(本版的第4章); 
本标准取消了蒸发试验以及与其相关的质量变化和针入度比指标(见JISK2207:1996中的第5章); 
本标准AH-5015 ℃延度由不小于10cm 改为不小于80cm(见本版的第4章,JISK2207: 
1996中的第5章); 
本标准增加了薄膜烘箱后15℃的延度(见本版的第4章,JISK2207:1996中的第5章); 
本标准将15 ℃ 的密度不小于1.000g/cm3 修改为报告25 ℃ 的密度(见本版的第4 章,JISK2207:1996中的第5章)。 
本标准代替GB/T15180—200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本标准与GB/T15180—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取消了薄膜烘箱前后25℃的延度(见GB/T15180—2000中的第4章); 
本标准将薄膜烘箱试验后15 ℃延度的报告值改为具体值(见本版的第4章,GB/T15180—2000中的第4章); 
本标准增加了AH-30牌号及其技术要求(见本版的第4章)。 
本标准由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沥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贞、张小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180—1994、GB/T15180—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