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轨道工程
铁塔监理细则25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1-1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50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铁塔监理细则25p
3、监理范围
铁塔试组、塔材进货检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及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监理初验,协调各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4、监理目标
一、安全目标
不发生较大人身伤亡事故;
不发生较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不发生较大火灾事故;
不发生工程建设原因引起的重大电网事故;
不发生工程建设原因引起的人身死亡事故;
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特大交通事故;
不发生影响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的重大事件。
二、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符合设计的要求;实现零缺陷移交生产。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
单位工程优良率100%;线路工程单元工程合格率100%;
分部工程优良率100%;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
三、进度目标
依据合同工期要求,坚持以“工程进度服从质量”为原则,合理组织施工,严格关键工序控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铁塔组立工程和转序工作,实现里程碑进度计划,按期投产。
四、投资目标
贯彻“三通一标”有关要求,深入优化工程技术方案,在工程
建设的各阶段推广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初步设计审批概算不超过工程可研估算,工程建成后的最终投资不超过初步设计审批概算。力求通过优化设计等措施,节约工程投资。
五、文明施工目标
“设施标准、行为规范、施工有序、环境整洁”;严格遵循安全
文明施工“六化”要求展开;树立国家电网公司的安全文明施工品牌形象;创建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程。
六、环保、水保目标
从设计、设备、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工程环评和水保批复的要求,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和谐工程。工程通过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建设环境保护示范性工程,争创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
七、创新目标
按照“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工艺水平提升、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为支撑”的工程建设创新的整体工作原则,积极开展施工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现场信息管理创新、现场文明施工创新。同时针对青藏高原特点,完成高寒地区电气设备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高原多年冻土基础设计与施工等关键技术研究;完成高原电网工程建设生理保障体系研究,为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完善高原直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
八、信息管理目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工程服务,开发、运用输变电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保证信息的及时收集,准确汇总,快速传递,充分发挥信息的指导作用。实现本工程管理信息化、决策实时化,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九、工程档案管理目标
工作程序化,管理同步化、资料标准化,操作规范化,档案数字化。以更高的标准,更细致的要求,更规范的管理,为工程保存一套齐全、准确、系统的工程档案资料。资料归档率100%、资料准确率100%、案卷合格率100%。资料移交满足相关标准及“零缺陷”移交要求,顺利通过工程档案验收和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专项验收。
十、职业健康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的原则,切实搞好职业健康保障工作,以“高原病零死亡,人间鼠疫零发生,相关疫情零传播”为工程建设期间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5、监理措施
5.1、铁塔组立工程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5.1.1.基础工程已进行了三级检验,申报并通过监理部初验和质量监督站检查验收并允许转序。
5.1.2.“分部工程开工报审表”已得到批复。
5.1.3.塔材已经检验合格并具备连续施工和供货条件。
5.1.4.铁塔组立所使用的工器具已经检验和试验合格,计量器具已经检定并确保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5.1.5.铁塔组立方案已得到批准,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切实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应急预案等措施)。
5.1.6.铁塔组立前已进行了技术交底,各岗位人员经考试合格上岗,高处作业人员经体检合格并持有高处作业证。
5.2、原材料检验
5.2.1.进入项目部材料站的塔材、螺栓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证明材料。
5.2.2.材料站的各种材料必须分别堆放,各种标识清晰醒目,认真做好帐、卡、物三对照工作。
5.2.3.进入项目部材料站的塔材、螺栓必须经监理部组织物资代表、厂家、施工四方共同进行开箱检验,且检验合格。并做好开箱记录,四方签字确认。
5.2.4.塔材镀锌颜色基本一致,锌层不允许有面积超过100mm2的脱落,小于100mm2的脱落只允许有一处,且应用环氧富锌漆补修。
5.2.5.塔材表面麻面面积不得超过钢材表面总面积的10%(内、外侧)。
5.2.6.主材、塔材、板材不得有变形及弯曲(板材有火曲要求除外)。
5.3、施工过程安全与文明施工监理控制
5.3.1.铁塔组立分部工程的监理工作,应充分认识到本工程环境、地形、塔高、塔重的特点,在抓好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监控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水保上来,确保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目标及环保、水保目标的实现。
5.3.2.在铁塔组立施工过程中,各标段监理组要加大安全巡查的力度和加强对铁塔组立危险源的辩识与分析,对特殊的塔位实行旁站监理。
5.3.3.本工程铁塔组立危险源辩识如下:
1、高原高处作业人员缺氧。
2、施工人员高处坠落事故。
3、物体打击;违章作业事故。
4、违章指挥。
5、超负荷起吊。
6、倒抱杆事故。
7、机具设备及交通运输事故。
8、高原条件下机械降效。
9、雷电的伤害。
10、大风
11、高原病
5.3.4.预控措施
1、高处作业重大危险点预控措施
1、1尽量采用吊车吊装,减少高处作业量。
2、高原高处作业个人防护措施:
2.1进入施工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鞋、正确佩戴安全带,班组所有人员应配置防护眼镜、防寒服、防寒靴、防寒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必须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并配置吸氧设施。组塔过程采用高空管道供氧方式,每个作业现场配置2个40L氧气瓶,管道供氧至休息平台,氧气瓶距塔基5-10m。保证组塔人员定时吸氧(每1小时一次,每次10分钟),医护人员每2小时检查氧气存量,随时更换。地面氧气瓶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防止因大风造成倾倒和移动而损坏。
3、高原高处作业人员承载力控制措施
3、1重负荷劳动导致严重缺氧。根据高原特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随时调配人员轮岗休息和疗养,避免疲劳作业对人身伤害。
4、高原设备材料运输安全预控措施
4、1驾驶人员一次连续行驶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到时休息并检查车辆,驾驶员一次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驾驶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每日累计驾车不得超过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