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段为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站前工程LYS-14标段,范围包括渭沱(含)至重庆北(不含)DK881+400~DK952+110、新井口嘉陵江大桥(含)至井口(含)DHK6+500~DHK10+670段,正线长70.713km以及南充(不含)至重庆北段、新嘉陵江大桥(含)至井口(含)段、DK811+500~省界DK851+408段、南充地区的兰渝正线D1K764+700~D1K792+474.137=DK811+500(包括兰渝至达成左、右联络线和南充西站)铺架工程。
主要工程有:隧道23座(其中高风险隧道4座:荆竹林、桐子林、龙凤、人和)、特大桥14座、大桥25座、中桥1座、小桥3座、涵洞110座;含南充至重庆北铺架工程,重庆市境内三电迁改及临电(不含货运系统)。
1.2.2工程范围及主要技术标准
1.2.2.1工程范围
本标段为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站前工程LYS-14标段,范围包括渭沱(含)至重庆北(不含)DK881+400~DK952+110、新井口嘉陵江大桥(含)至井口(含)DHK6+500~DHK10+670段,正线长70.713km。
主要工程内容为:土建工程和铺架工程。
土建工程包括迁改工程、路基、桥涵、隧道及明洞、道床、综合接地、大临及过渡工程;
铺架工程:南充(不含)至重庆北段、新嘉陵江大桥(含)至井口(含)段、DK811+500~省界DK851+408段、南充地区的兰渝正线D1K764+700~D1K792+474.137=DK811+500(包括兰渝至达成左、右联络线和南充西站)铺架工程。
1.2.2.2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 I级
(2)正线数目 双线
(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
(4)限制坡度 12‰,困难地段20‰。
(5)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m,合川、童家溪车站650m。
(6)牵引种类 电力
(7)牵引质量 4000吨
(8)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9)建筑限界 考虑双层集装箱开行条件
(10)最小曲线半径 3500米,童家溪至重庆北加减速地段根据设计行车速度梯级变化。
1.2.3自然地理特征
1.2.3.1地形、地貌
本标段工程所经区域地处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及局部冲积平原区,地面高程一般为170~900m,相对高差100~600m,地形起伏较大,缓坡地带多为旱地及荒坡,沟槽被垦为良田,植被茂密。丘间槽谷宽缓平坦,冲积平原主要沿嘉陵江河流两侧呈长条形断续分布,居民较多。
1.2.3.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本标段工程所经区域属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出露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等中、新生代的泥岩、砂岩、灰岩等地层。全线零星出露各期的岩浆岩侵入,如安山玢岩、花岗岩等。全线广泛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层以及各种构造作用产生的构造岩。
本标段沿线地表水主要为江河水、溪水、沟水,地表水系发育,较大的地表水系主要有嘉陵江、渠江、涪江及其支流,江河均为常年流水,水深数米至数十米,河水位受季节性降雨变化,雨季河水汹涌。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影响,水量随季节而变化。据民用井调查,其单井流量为5~10m3/d,最大流量可达100m3/d。
1.2.3.3气候、气象
本标段工程所经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属湿热气候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8℃。最高温度41.7℃,最低温度-5℃,年平均降雨量900~1400mm,6、7、8月为雨季,相对湿度70~80%。
区域风向受地形影响较大,各地均有差异,一般以东风、东南风为主,而北部多西南风、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17~26m/s。风向为西风、西北风。
1.2.3.4地震动参数
沿线主要穿越两大地震带,即北西向展布的天水~兰州地震带和南北向展布的武都~马边地震带。地震带为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这两条地震带具有地震活动频率高,复发期短,强度大的特点。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划分如下: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