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气化工程(广州段)起于局界(含)(k2008+200)至东莞(不含)(k2311+741=广深线k61+501)。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管辖工程范围:局界(含)(k2008+200)至东莞(不含)(k2311+741=广深线k61+501),正线全长303.541正线公里,东莞东至土塘上行联络线;东莞东站区改造。
运输运量:近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4550万吨/年、客车48对/日;远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6100万吨/年、客车48对/日。
桥梁:在桥上设置接触网立柱前对未加固过的板凳墩、双柱墩、单柱墩等不满足速度目标值运行刚度需要的轻型桥墩进行加固处理,对梁体进行横向加强。
隧道:影响电化挂网的隧道漏水病害,影响隧道结构安全的病害进行整治。
通信:传输系统将全线既有接入网系统改造为SDH622Mb/s系统。铁路专用通信新建GSM-R无线数字通信系统。
信号:列车运行控制:既有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升级改造为列车调度集中系统(CTC)。联锁设备:车站联锁设备(96年以前)按新建计算机联锁设备设计,吉安南站结合井冈山线工程按新建计算机联锁设计。
牵引供电: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新建上陵、林寨、龙川、蓝口、白田、泰美、沥林7座牵引变电所。在牵引变电所之间新建分区所。分区所的具体设计位置,按相邻两牵引变电所供电臂供电能力均衡原则进行调整。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正线接触导线采用120mm2银铜合金线,承力索采用95铜合金绞线。
本工程总工期为1年,2009年开工,2010年建成。
工程内容包括:三电迁改、改移道路及公跨铁,路基,桥涵,隧道,轨道,通信、信号及信息,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与四电配套型房屋工程。
2.1通信工程概况
新建GYTA53 20芯长途干线光缆,采用本缆环引方式引入通信站和信号楼通信机械室。既有GYTA53 20芯长途光缆经防电化整治后继续使用。
向塘(不含)至局界段新建MSTP 2.5G(1+1)骨干层传输系统,在龙川、河源、惠州、东莞东通信站及新干车站新设2.5G ADM设备。
新设SDH622Mb/s接入网系统,京九正线各车站通信机械室及沿线区间GSM-R无线基站、分区所、牵引变电所等处新设SDH622Mb/s接入设备,利用四芯光纤构建通道保护环。
沿线设于各车站站内的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等处所内新设SDH155Mb/s接入设备。
新建GSM-R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将既有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改造为FAS。
改造既有电源设备以满足本工程新增用电需求、新设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
2.2信号工程概况
行车指挥系统:由既有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升级改造为列车调度集中系统(CTC),并对基础设备做电化适应性改造。
闭塞设备:由既有ZP-89型八信息有绝缘移频四显示非电化自动闭塞改造为四显示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并满足电化要求。
联锁设备:接近大修期的车站联锁设备(96年以前的)按新建计算机联锁设备设计,其他各站联锁设备利旧改造。吉安站结合井冈山线工程新建计算机联锁。
驼峰设备:对轨道电路、测长及受电气化干扰的干线电缆等设备进行改造。
2.3电力工程概况
本标段电力工程施工内容:对因电气化改造工程,所引起的新增的用电设施进行供电。包括电化配套房屋备用电源的接引,动力、照明电源的引入,并在配电所增设视频监控系统。
主要工程数量:高压架空线路13.2公里,高压干线电缆线路46.59公里,高压站场10kV电缆线路110.02公里,低压电缆线路352.89公里,电源架空线路16公里,电源电缆线路9.07公里,低压变电所、站4座,10kV配电所14座,杆架式变电台248站,箱式变电站275座,电力远动1处,灯塔308座,灯桥2座,灯柱1205座。室内独立配电11582千瓦。
2.4牵引供电工程概况
2.4.1接触网工程概况
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正线接触线采用120mm2银铜合金线,承力索采用95mm2铜合金绞线。架设接触导线2402.46条公里,回流线1686.59条公里,独立架空供电线路204.56条公里,保护线(架空地线)539.98条公里,安装隔离开关174台,分段绝缘器(消弧型)307套,氧化锌避雷器1871套,自动过分相(地面设施)82套。
2.4.2牵引变电工程概况
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流供电方式。本标段新建上陵、林寨、龙川、蓝口、白田、泰美、沥林7座牵引变电所,在牵引变电所之间新建分区所,电力调度所1处。
2.5土建工程概况
本标段(广州段)主要土建工程内容及数量如下:
路基土石方:102.7万m3(含站场);桥梁3座(88.9延长米),涵洞50座(336.81横延米);隧道整治工程29387m;轨道工程21.54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