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
⑵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J948-2009)
⑶铁道部运输局关于印发《焊接长钢轨吊运、存放规定(暂行)》的通知
⑷群吊技术交底及安全操作规程
二、编制内容
根据北同蒲取直线工程进度及计划,铺架基地需暂时存放长钢轨14km。根据长钢轨装卸、吊运、存放编制如下内容:需要对机械设备检修,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在长钢轨卸车、存放、装车时,需要掌握的吊装技术;遵守起重作业的有关规定和吊装作业时有关的注意事项。
三、设备人员配备
1、设备
①起重设备机器辅助机具应具备起重设备的有关要求,状态良好,并照起重设备有关规定管理和维护。
②钢轨吊点间距不应大于16m。每个吊点的额定起重量不宜小于3吨。
③吊运焊接长钢轨的起重设备应具备集中控制功能,实现同步升降、同步横移。焊轨基地吊运焊接长钢轨还应具备自动抓放功能。
④钢轨吊钩不得损伤钢轨。
2、人员
⒈起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持证上岗,操作时应配有固定吊装指挥人员。起重指挥人员应由技术培训合格专职人员担任。
⒉协作人员提前进行岗前培训,不得随意更换。
四、长轨条的卸车
⑴在运输长轨条的车辆进入吊装范围内并待车辆停止,做好车辆防溜,协作人员松开长轨条紧固装置,待吊钩到位后吊运。。
⑵协作人员扣好钢轨夹后,起重设备应保持垂直起吊,不得斜吊或拖拉,起吊点应符合要求。
⑶长轨条时各龙门吊应同步作业,缓起,保持钢轨基本平直,将重物起吊到距离障碍物0.5m以上,起升到位后方可进行吊运。
⑷卸车时应及时记录长轨条编号、焊头编号、工作边位置。
五、长轨条的吊运
1、吊运作业
①使用起重机作业应遵守起重作业安全有关规定。
②焊接长钢轨的吊点间距不应大于16m,钢轨两端的吊点距轨端应不大于7m,各吊点受力应均衡,吊钩不得出现脱空。
③钢轨吊运分起吊、走行、下落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分步操作,每个阶段应同步动作,钢轨应水平起吊,起升到位后方可走行,走行期间应避免钢轨摆动,走行到位确认钢轨平稳后方可下落。起吊和走行时要保证钢轨平顺,相邻吊点高低差不得大于150毫米、水平差不应大于120毫米;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得大于300毫米、水平差不得大于500毫米。
④长钢轨应单根起吊并轻吊轻放。
⑤吊运过程中应避免摔跌、撞击钢轨。钢轨出现摔跌后应单独存放,经铁路局或建设单位主管人员检查后处理。从1米以上高度摔落钢轨应予报废,不得使用。
2、起重机要做到“十不吊”:
① 指挥信号不明确和违章指挥不吊。
② 超载不吊。
③ 工件或吊物捆绑不牢不吊。
④ 吊物上有人不吊。
⑤ 安全装置不齐全,不完好,动作不灵敏或有失效者不吊。
⑥ 工件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建筑物。设备有钩挂时不吊。
⑦ 光线隐暗视线不清不吊。
⑧ 有棱角吊物无防护切割隔离保护措施不吊。
⑨ 斜拉歪拽工件不吊。
⑩ 有脱落或洒落危险不吊。
3、作业人员应做到“稳、准、快、安全、合理”五个要点:
①稳:在操作实施过程中,起动、制动平稳,吊钓、吊具和吊物不游晃。
②准:在操作稳的基础上,把龙门吊准确地停在指定位置。
③快:在稳、准的基础上,协调相应各机构动作,缩短工作循环时间。
④安全:确保龙门吊在完好情况下可靠有效地工作,在操作中,严格执行龙门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⑤合理:充分了解龙门吊各种机械特性,正确操纵、合理控制。
4、作业人员要做到五个要求:
①开机前要检查设备,开吊前要空车运行设备。
②要做好交接记录、施工记录、检查记录。
③要有饱满的精力和热情上班,严禁带病、带情绪操作。
④收工后要切断电源,拿样磁杆开关,锁好控制室的门。
⑤信号的相互传递要及时、准确、畅通。
六、存放要求
①焊接长钢轨存放台采用混凝土地基梁方式,并满足承载要求。
②混凝土地基梁上放置100mm×10㎜×5700㎜的钢板支撑钢轨,存放台两端横担距轨端不大于2米,第二个横担距轨端不大于6米,中间横担间距不大于6米。
③横担顶面应保持水平,高度差不大于10毫米,相邻横担的高度差不大于10毫米,整体高度差不大于20毫米,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对焊接长轨存放台的混凝土地基梁,每年至少修整一次。横担顶面距离地面不小于350毫米。
④钢轨存放区域应平整、通风良好、排水通畅,不得有积水。
⑤合格的长钢轨应分左右股钢轨整理堆码,并标明其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