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项目北起渠南路,南至明远路,路线长度0.9km.
2、道路宽度42m,道路沿线现状主要为农田、沟塘等;
3、设计标准: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ν=50Km/h;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参照城-A级标准
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设计年限:机动车道15年,非机动车道(按照支路标准)10年。
设计弯沉:快车道25.5(0.01mm),慢车道43.6(0.01mm)
高程及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平面系统采用淮安市独立坐标系;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
4、路基横断面:路基全宽42m,其组成为:2*2.5m(人行道)+2*4.5m(慢车道)+2*3m(侧分带)+22m(行车道);
5、路拱横坡:行车道、慢车道路拱横坡为2%;
6、路基超高及加宽:本项目全线为直线段,全线路基不设超高和加宽;
7、路面设计:
(1)快车道及主要交叉口路面结构: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SUP-25)+沥青封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12%石灰土;
(2)慢车道路面结构: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沥青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12%石灰土;
(3)乡村道路硬化搭接路面结构:15cm水泥砼+沥青封层+16cm水稳碎石 +翻松20cm6%石灰土;
(4)人行道路面结构:6cm人行道砖+3cm砂浆找平层+10cmC20水泥砼 +15cm碎石垫层;
在水稳碎石基层顶面设置沥青封层,水稳碎石设计推荐重量配合比:
水泥:碎石=4:100
土基回弹模量:机动车道≥35Mpa,非机动车道≥32Mpa;
8、排水、管线:
(1)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P取3年。根据片区雨水管道设计排水方向的确定,以就近排河原则,考虑远近期结合,本项目雨水由南向北排入惠民河中。同时考虑现状近期过路圆管涵的埋设。雨水管道采用双排布设,布设在道路两侧绿化控制带下,东西两侧雨水管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为22m;
(2)污水管道设计采用单排布设,布置在道路西侧绿化控制带下,污水管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24m;污水管道设计根据片区污水规划布设,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道路渠南路至纬四路段污水由北向南排入纬四路污水管道,本道路纬四路至明远路段污水由南向北排入纬四路污水管道,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
9、涵洞:涵洞的设置以不破坏现有农田水系,保证沿线排灌通畅为原则,并满足部分地区防洪、排涝以及公路自身排水和沿线群众生活用水的需要。通过与沿线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的现场调查、研究和协商,结合地方水利规划和水系调整,对部分沟渠进行合理归并、取舍和调整,最终确定涵洞的设置方案。全线共设盖板涵接长1道,主线圆管涵2道,线外圆管涵2道,圆管涵管径采用1.0m、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