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双排钢管外脚手架搭设标准

  一、脚手架材质
  1、钢管符合国际3号钢和技术要求,外径不小于48mm,壁厚不小于3.5mm,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
  2、扣件要有出厂合格证,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禁止使用,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二、脚手架的基底
  落地式脚手架直接支承在地基上,应认真处理地基,确保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避免脚手架发生整体沉降或局部沉降。
  1、脚手架的地基一般要求
  (1)部分脚手架未能承载在架空层三层楼板的地基须平整夯实。
  (2)脚手架的钢立杆不能直接立于地面上,应加设底座和垫板(或垫木)。垫板(木)厚度不小于50mm;不得在未处理的起伏不平和软硬不一的地面上直接搭设脚手架。
  (3)脚手架地基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发生沉降。
  2、一般作法
  架空层以下的脚手架,立杆大多处在墙基回填土之上,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垫木宜采用长1.2~1.5m、宽不小于200mm、厚50~60mm的木板,垂直于墙面放置或用长4.0m左右的木板平行于墙面放置,在脚手架外侧挖一浅排水沟排除雨水(图4-1)。
  三、脚手架的扫地杆
  扫地杆是立杆下端绑扎的纵向和横向的水平杆,一般离下脚面不超过120mm。扫地杆是必须用扣件扣牢,它的功能是约束立杆底脚所发生的位移和用来避免或减少脚手架的不均匀沉降,在扫地杆下部垫塞木板。
  四、架体与建筑物的拉结
  1、联墙点的位置在与立杆和大横杆相交的接点处,离节点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2、联墙杆在房屋每隔一层范围均需布置一排,一般竖向间距为脚手架步高的2~4倍,不宜超过4倍,而且绝对值在3~4m范围内。横向间距宜选用立杆纵距的3~4倍。不宜超过4倍。且绝对值在4.5~6.0m范围内。
  3、墙杆的间距大小还与脚手架的总高、立杆承受的内力和地区基本
  风压大小等有关。见下表:
  脚手架的总高与联墙杆的覆盖面积关系系数
  脚手架总高H(m)每个联墙杆的覆盖面积(m2/个)
  ≤2525~28
  >2515-25
  4、联墙杆必须从底部第一根大横杆处开始设置,沿整片脚手架均匀布置。
  5、在脚手架周边的端头(包括顶端)以及转角处,要加密联墙杆。
  6、刚性联墙杆一般采用如下四种做法:
  (1)联墙杆和预埋件焊接而成。即在现浇混凝土的框架梁、柱上留预埋件,然后用圆钢或角钢一端与预埋件焊接。另一端与连接短管用螺栓连接。连接时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15N/mm2。
  (2)短钢管、扣件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
  (3)短钢管、扣件与墙体相连接。
  (4)现浇混凝土的梁板上预埋竖向短钢管,然后用连接短钢管一端与预埋竖向短钢管用直角扣件连接,另一端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
  (5)联墙杆宜采用梅花形布置。
  (6)联墙杆所在位置有时可能遇到门窗洞口,可以用添加附加短钢管的办法来实现联结。
  (7)施工过程中当个别联墙杆被拆除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难于补上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如附近添设一个临时的联墙杆,限制施工荷载或加强横向刚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