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江苏省、贵州省等多地已明确发布“严禁塔吊吊泵管浇筑混凝土”相关通知后,重庆市住建委《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24年版)》中也已明确严禁塔吊吊泵管浇筑混凝土并于2025年7月1日起实施。

1.png

 

为什么要禁止?


《通告》中明确原因安全风险高,易引发高坠、物体打击与坍塌”,是基于多年来全国各地事故案例的教训总结,由于安全意识淡薄,施工现场贪图省事并存在侥幸心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使用塔吊吊挂泵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发生事故非死即伤!

 

那该如何施工?

 

《通告》中明确技术采用混凝土布料机浇筑混凝土”,作为专门为混凝土泵管浇筑研发的末端配套装备,混凝土布料机具有更为可靠的防倾覆和防坠落等安全功能,由两部分回转架组成的合成运动能够覆盖一定半径范围的布料点。

为何严禁塔吊吊泵管浇筑混凝土?—— 剖析其背后的致命隐患

首要隐患:严重超载与倾覆风险

塔吊的设计载荷和稳定性计算是针对吊运标准建材(如钢筋、模板、预制件)的,其最大起重量有明确限定。而一根充满混凝土的泵管,其总重量极易被低估。混凝土的密度高(约2400kg/m³),一节12米长的125型泵管自重近200公斤,若充满混凝土,总重将轻松超过500公斤。这往往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中小型塔吊在最大幅度下的额定载荷极限。更危险的是,泵管内的混凝土是动态流体,在启动、停止和旋转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荷载和晃动,对塔吊结构形成“晃荡冲击”,极易导致塔吊超载失稳,最终造成塔吊倾覆的 catastrophic (灾难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核心隐患:钢丝绳断裂与高空坠物

塔吊吊运泵管属于非常规吊装。泵管为长细比巨大的圆柱体,难以捆绑平衡,吊运中极易滑脱。更重要的是,混凝土在泵管内高速流动时会产生剧烈摩擦和持续振动,这种高频振动会持续磨损、切割吊运所用的钢丝绳。在巨大的拉应力与振动磨损的双重作用下,钢丝绳的疲劳断裂强度会急剧下降。一旦钢丝绳在空中突然断裂,数米长的铁质泵管将从数十米高空宛如一枚重磅炮弹坠落,其冲击力足以击穿工地的任何防护措施,对下方的设备、车辆和人员构成毁灭性威胁。

操作隐患:人机协调的极端复杂性

此操作将塔吊司机置于极其复杂和危险的境地。他需要同时兼顾:

   1.地面指挥: 辨认模糊不清的指挥信号。

2.精准定位: 将悬摆的泵管管口对准狭窄的浇筑点。

3.协调沟通: 与混凝土泵送员保持同步,控制流速。
这种多线操作远超塔吊司机的正常工作量,极易因注意力分散、沟通失误而导致泵管碰撞脚手架、模板甚至作业人员,引发二次事故。

系统性风险:违反安全原则

此举彻底违背了建筑施工“人机分离、封闭作业、专机专用”的核心安全原则。正规的混凝土浇筑应使用汽车泵(泵车)固定地泵配合人工布管完成。泵车的布料臂是经过专门设计的液压系统,其稳定性、灵活性和安全性远非塔吊可比。用地泵虽然需要人工接管,但管道固定于地面或楼面,无高空坠落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用塔吊吊泵管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将“便利”凌驾于“生命”之上的野蛮危险行为。它集超载倾覆、绳索断裂、高空坠物、操作失控等重大风险于一身,任何一环的失效都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的惨剧。因此,这一操作被所有安全规程严令禁止,是施工现场一条不容逾越的“红色底线”。安全管理无小事,唯有严格遵守规程,采用正确、专业的设备与方法,才能筑牢施工安全的基石,守护每一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