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评估到位

动火前需全面评估作业区域的火灾风险,包括周边易燃物分布、可燃气体浓度、电气设备状态等。例如,在化工厂区动火时,需检测管道内残留的可燃物质,避免因残留气体遇明火引发爆炸。

二、审批流程到位

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明确作业时间、地点、负责人及安全措施,未经审批严禁动火。审批过程中需多部门联合核查,如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等,确保方案合规。

三、防护措施到位

灭火器材配置:作业现场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沙、灭火毯等,且确保器材在有效期内。

隔离防护:用防火隔板、阻燃布等隔离动火区域,防止火花飞溅至易燃物;若在高处动火,需设置接火盆,避免火花坠落。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需穿戴阻燃服、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止高温或火花灼伤。

四、监护人员到位

安排专职监护人全程监督作业,监护人需熟悉消防应急流程,发现异常(如易燃物泄漏、火花失控)时立即叫停作业并启动应急措施。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岗或从事与监护无关的工作。

五、现场清理到位

动火作业前后,需彻底清理现场:

作业前移除周边易燃物,如纸张、油污、化学品等;

作业后检查动火点及周边是否有余火,确认无隐患后才能离开,避免因残留火星引发迟燃。

六、应急准备到位

制定动火作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火灾、爆炸等突发情况的处置流程,如报警方式、疏散路线、初期火灾扑救方法等。作业前对参与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确保关键时刻能快速响应。

七、安全交底到位

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向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安全交底,详细说明作业风险、安全措施及应急要点,确保每个人清楚自身职责和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