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类原因(最核心触发因素,占索赔案例 60% 以上)

合同是索赔的根本依据,因合同条款缺陷、履行偏差或变更导致的索赔最为常见,具体分为 3 类:

1. 合同条款缺陷或约定不明

核心场景:合同对关键事项未明确约定,导致双方理解分歧,施工方因额外支出提出索赔。

实务表现:① 未约定 “材料价格波动超过多少比例可调整”,施工中材料暴涨导致成本增加;② 未明确 “甲方提供图纸的时间节点”,甲方延迟供图导致施工方窝工;③ 对 “隐蔽工程验收流程” 约定模糊,甲方反复要求返工,增加人工成本。

示例:某项目合同仅写 “乙方负责现场临时水电”,未约定水电费承担方,施工中甲方要求乙方承担全部水电费(每月 5 万元),乙方以 “合同未明确” 为由索赔水电费支出。

2. 甲方(发包人)未履行合同义务

核心场景: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条件或支付款项,导致施工方损失。

实务表现:① 未按时提供施工场地(如场地拆迁未完成,施工队进场后无法开工,产生窝工费);② 未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拖欠 3 个月以上,施工方因资金周转困难产生贷款利息);③ 未及时办理施工许可、规划许可等证件,导致项目停工(如因证件不全被主管部门责令停工 1 个月,索赔停工损失)。

示例:甲方承诺 “开工前完成场地内高压线迁移”,但实际开工后高压线仍未移除,施工方只能绕行施工,额外产生机械二次搬运费(20 万元),据此索赔该费用及工期延长。

3. 合同范围变更或新增工作

核心场景:施工中甲方提出超出原合同范围的工作,或对原工作内容进行重大调整,施工方因额外投入索赔。

实务表现:① 原合同约定 “外墙用普通涂料”,施工中甲方要求变更为 “真石漆”,增加材料与人工费;② 新增合同外项目(如甲方要求额外修建临时围墙、增加绿化工程);③ 设计变更导致原施工内容作废(如已浇筑的混凝土基础因设计调整被拆除,索赔材料费、施工费及垃圾清运费)。

示例:某住宅项目原设计无地下车库,施工至 ±0 时甲方要求新增地下车库,施工方需拆除已完成的地面结构,重新开挖基坑,据此索赔拆除费(8 万元)、基坑开挖新增费(30 万元)及工期延长 2 个月。

二、工期类原因(与工期相关的索赔,常伴随费用索赔)

因工期延误、暂停或加速施工导致的索赔,核心是 “工期延长” 或 “工期压缩产生的额外成本”,具体分为 3 类:

1. 甲方原因导致工期延误

核心场景:甲方责任导致施工进度滞后,施工方索赔 “窝工费、机械闲置费” 及 “工期延长”。

实务表现:① 图纸频繁变更(如每月变更 3 次结构图纸,施工方需反复调整工序,工人待工);② 甲方未及时验收隐蔽工程(如钢筋绑扎完成后,甲方拖延 10 天验收,后续工序无法推进);③ 甲供材延迟到货(如甲方采购的电梯晚到 2 个月,导致电梯安装工序滞后,后续装修无法开展)。

示例:甲方提供的钢筋晚到 15 天,施工方的钢筋班组(20 人)窝工 15 天(人均日工资 300 元),机械(钢筋切断机)闲置 15 天(日均租赁费 500 元),据此索赔窝工费 = 20×300×15=9 万元,机械闲置费 = 500×15=0.75 万元,合计 9.75 万元。

2. 乙方(承包人)因客观原因需延长工期

核心场景:非乙方责任导致工期无法按计划完成,乙方申请工期延长(若延长期间产生额外成本,同步索赔费用)。

实务表现:① 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与实际不符(如报告显示地下为硬土层,实际施工中遇到流沙层,需增加降水措施,延误工期 1 个月);② 第三方原因(如周边居民投诉施工噪音,政府要求夜间停工 1 个月,导致工期滞后)。

示例:某项目地质勘察报告未提及地下有文物,施工中挖出古墓,项目停工 2 个月配合文物部门勘察,乙方索赔停工期间的管理人员工资(每月 8 万元)及工期延长 2 个月。

3. 甲方要求 “加速施工”(赶工)

核心场景:甲方因自身需求(如急于交付使用)要求乙方压缩工期,乙方因增加资源投入(如多派施工队、加班施工)提出索赔。

实务表现:① 原合同工期 18 个月,甲方要求 12 个月完工,乙方需增加 2 个施工班组,支付加班工资;② 为赶在春节前完成主体结构,甲方要求乙方 24 小时施工,产生夜间施工增加费(如夜间照明费、夜班补贴)。

示例:甲方要求将工期从 10 个月压缩至 8 个月,乙方需额外投入:① 新增工人 50 人(人均月工资 6000 元,2 个月合计 60 万元);② 夜间施工补贴(每月 5 万元,2 个月合计 10 万元),据此索赔赶工费 70 万元。

三、费用类原因(直接因成本增加触发,多与价格、量差相关)

因费用超支或额外支出导致的索赔,核心是 “施工方实际成本超出原预算”,具体分为 3 类:

1. 人工、材料、设备价格异常波动

核心场景: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导致施工方成本增加。

实务表现:① 人工单价上涨(如当地住建部门发布的 “普工工资指导价” 从 180 元 / 工日涨至 250 元 / 工日,工期 1 年,人工成本多支出 100 万元);② 主材价格暴涨(如螺纹钢价格从 4800 元 / 吨涨至 6200 元 / 吨,项目需用钢 500 吨,多支出 70 万元);③ 机械租赁费上涨(如因环保政策,柴油挖掘机租赁费从 1200 元 / 台班涨至 1800 元 / 台班)。

示例:某项目合同约定 “材料价格波动不调整”,但施工中水泥价格 3 个月内上涨 40%(从 400 元 / 吨涨至 560 元 / 吨),乙方以 “价格波动超出正常市场范围” 为由,申请索赔水泥价差(项目用水泥 1000 吨,多支出 16 万元)。

2. 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计算错误

核心场景:甲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存在漏项或误差,施工中发现需额外完成工作,乙方索赔新增费用。

实务表现:① 清单漏算 “屋面防水附加层”,施工中按规范必须做,乙方新增防水费用 5 万元;② 清单中 “混凝土梁体积” 计算错误(少算 20m³),乙方按实际工程量施工后,索赔 20m³ 混凝土的材料费、浇筑费(合计 3 万元);③ 清单未包含 “施工场地硬化”,甲方要求乙方完成,乙方索赔硬化费用 8 万元。

示例:某办公楼项目清单漏项 “地下车库消防管道支架”,施工中监理要求补充支架(需钢材 10 吨,人工 50 工日),乙方据此索赔支架材料费(4.8 万元)+ 人工费(1.5 万元)=6.3 万元。

3. 乙方因甲方要求产生额外工作

核心场景:甲方临时提出超出原清单范围的工作,或要求提高标准,乙方索赔额外成本。

实务表现:① 甲方要求 “将原设计的普通门窗更换为断桥铝门窗”,增加材料差价;② 要求 “额外增加安全防护设施”(如因周边学校,需搭建 200 米防护棚);③ 要求 “提前完成某分项工程”(如为配合甲方招商,要求 15 天内完成商场吊顶,需加班施工)。

示例:甲方为迎接上级检查,要求乙方在 3 天内完成项目入口的临时绿化(种植树木 20 棵,铺设草坪 100㎡),乙方索赔绿化材料费(2 万元)+ 紧急施工人工费(1 万元)=3 万元。

四、不可抗力与外部风险类原因(非人为因素,需满足 “不可预见、不可避免”)

因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索赔,需提供官方证明文件,具体分为 2 类:

1. 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

核心场景:地震、洪水、台风等不可抗力导致施工中断,乙方索赔修复费用及工期延长。

实务表现:① 台风摧毁已搭建的脚手架,需重新搭设,索赔脚手架材料费(12 万元)+ 工期延长 10 天;② 暴雨导致基坑积水,需抽水并加固边坡,索赔抽水机械费(2 万元)+ 边坡加固费(5 万元);③ 疫情导致工人无法返场,项目停工 2 个月,索赔管理人员工资(每月 6 万元)+ 机械闲置费(每月 3 万元)。

示例:某项目施工中遭遇 50 年一遇洪水,淹没已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乙方需拆除受损部分(费用 8 万元)并重新浇筑(费用 20 万元),据此索赔 28 万元及工期延长 1 个月。

2. 政策法规变更

核心场景:施工期间国家或地方政策调整,导致乙方成本增加或施工方案调整。

实务表现:① 环保政策收紧,要求 “禁止使用散装水泥”,乙方需改用袋装水泥,单价增加 50 元 / 吨,索赔差价;② 税收政策调整,增值税率从 9% 提高至 13%,乙方因进项税抵扣减少,索赔税费增加部分;③ 新发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要求 “增加扬尘监测设备”,乙方新增设备采购费(3 万元),据此索赔。

示例:施工期间当地政府出台 “夜间施工禁令”(晚 10 点至早 6 点禁止施工),乙方原计划的夜间混凝土浇筑无法进行,需增加白天施工班组(人工成本增加 15 万元),据此索赔额外人工费及工期延长。

五、索赔的核心前提(补充说明,避免无效索赔)

无论何种原因,索赔需满足 2 个关键前提:

证据充分:需提供合同条款、签证单、照片、视频、发票、官方文件(如气象证明、政策文件)等,证明 “损失真实存在” 且 “归责于对方或不可抗力”;

符合时效:按合同约定的索赔期限提交申请(通常为 “事件发生后 28 天内”),逾期可能丧失索赔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