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地貌。喀斯特原是亚得里亚海北端东海岸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J.司威治(Cvijic)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各种石灰岩地形,并把这种地貌叫喀斯特。以后,喀斯特一词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喀斯特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改为岩溶。
我国的许多典籍和地方志中都曾对石灰岩地形和岩洞进行过描述和记载。值得提出的是,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考察了广西、贵州和云南一带的石灰岩地形,探寻了许多地下溶洞,详细记述了各种石灰岩地形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