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信息过轨
(1)区间无线基站每处预埋2根过轨钢管。
(2)过轨管道的埋设深度请参照路基专业施工图实施。过轨管
与正线电缆槽衔接部分需要满足光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15 倍直径的弯曲要求(光缆直径为1.5cm)。
(3)过轨钢管均采用镀锌无缝钢管,其内径为Φ100mm、厚度
不小于4mm。钢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及显著的凸凹不平和严重腐蚀等情况,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管口应磨光。
(4)钢管在电缆槽内露头10mm,施工时每根钢管内预留穿线
用φ2mm的铁丝两根,管口设堵头,采用冷封胶封堵,以防渗水。
(5)区间无线基站24处过轨钢管两端设置手孔,手孔在线路两侧设置,手孔规格尺寸与通信专业相同。当引入到无线基站时,在路基上手孔处,设置引下电缆槽。
6.2信号过轨
(1)过轨管采用内径为100mm的管道,过轨管(非导电材料)
采用的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
命期内不腐、不碎;过轨管若焊接需保证所焊接的内壁光滑。过轨
管断面应露出电缆槽或手孔槽内壁10mm,并形成锥形倒角。施工时每根钢管内预留穿线用φ3mm的铁丝两根,管口设堵头,采用冷封胶封堵,以防渗水。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
(2)电缆过轨处,在过轨管两端均设维修电缆井。
所提过轨管里程若与设置的集水井里程有重叠,或与接触网支
柱里程有重叠时,可适当移动电缆井位置,且将过轨管与电缆井一
同移动。设置的过轨管不应横跨集水井。
电缆井尺寸见铁路工程监理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
(图号:通路(2008) 8401)。设置的电缆井应在底部设排水孔,出水孔须考虑防止沙漏,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 )8401)。
6.3电力过轨
(1)全线路基两侧均设高压电缆沟各一条,并与桥、隧道两侧的电力电缆沟连接,电缆沟截面详见路基专业通用图。
(2)在所有隧道两端洞外距洞口10-20m处各预埋4根Φ150mm过轨钢管;特大桥及通航桥两端距桥头10m处各预埋4根中Φ150mm过轨钢管。
(3)每隔100m,电缆沟须与排水沟连通一次,便于排除沟内积
水。
(4)电缆沟与箱变(含通信基站直放站箱变)场坪间应预埋
2Φ150+2Φ100钢管,并在场坪上露头10mm。
(5)区间各信号中继站、通信基站、直放站、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分区所、自藕所等、各车站两端外接触网隔离开关处预埋4根Φ150过轨钢管,在离无线通信基站及直放站两端500m处附近预
埋4根Φ150过轨钢管。电力电缆过轨保护钢管做法参见《铁路路
基电缆槽》(通路(2008)8401),每一过轨处预埋Φ150镀锌钢管四根。电力电缆保护钢管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小于lm,钢管内应穿铁丝以便于将来穿电缆(线),钢管端头应有防护措施以避免水、沙石等进入导致堵塞。过轨预埋处设置电缆井,电缆井在线路两侧设置。如果相关专业设置位置有变化,电力过轨位置相应做调整。所提过轨管里程若与设置的集水井里程有重叠,或与接触网支柱等里程有重叠时,可适当移动电缆井位置,且将过轨管与电缆井一同移动。设置的过轨管不应横跨集水井。
路基电缆槽及与桥、站等过渡地段的设置;钢管过轨、手孔及
电缆井设置参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
路(2008)8401)。
6.4通信、电气化过轨
(1)区间无线基站每处预埋2根Φ100mm过轨钢管,要求45度八字型斜埋。 (2)过轨管道的埋设深度请参照路基专业施工图实施。过轨管与正线电缆槽衔接部分需要满足光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15倍直径的弯曲要求(光缆直径为1. 5cm )。
(3)过道钢管均采用镀锌无缝钢管,其内径为Φ100mm、厚度
不小于4mm。钢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及显著的凸凹不平和严重腐
蚀等情况,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管口应磨光。
(4)钢管在电缆槽内露头10mm,施工时每根钢管内预留穿线用φ2mm的铁丝两根,管口设堵头,采用冷封胶封堵,以防渗水。
(5)过轨钢管两端设置手孔,手孔在线路两侧设置。当引入
到无线基站、信号中继站、电气化所亭时,在路基上手孔处,设
置引下电缆槽。通信专业电缆井尺寸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医
《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
7、注意事项
各类过轨管的埋设深度应置于基床表层底面以下,对于路堤地段,应在路提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对于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应在基床表层范围内原状岩(土)挖除后理设,基床表层以下的基坑应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强度后再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应在路堑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理设,基坑内全部采用C!5素混凝土回填。
8、质量标准
(1)预埋过轨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及显著的凸凹不平和严重腐
蚀等情况,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管口应磨光。
(2)满足站后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