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夯施工工序
具体施工工序分为以下步骤:
⒈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⒉标出第一次夯击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⒊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⒋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⒌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⒍按设计及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⒎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次全部夯点的夯击;
⒏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一、施工准备及注意事项:
1. 夯基能要求:要求夯锤为圆锤,重锤重量一般为 10~20t, 锤底直径规格为2.3~2.8m,锤底面静压力25~400kPa以上,落距一般控制在10~20米之间,夯点中距一般为锤底直径的1.5~2.2倍。
2.强夯采用主夯、副夯、全幅满夯的次序进行,主夯点、副夯点均按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央夹一副夯点),每遍每点夯击数主要通过现场试夯确定。设计按每遍每点6击计算。最后一遍为低能量满夯,夯锤落距一般为4~6米,夯点互相搭夯不大于1/2夯痕,依次夯击即可。每遍时间间隔不少于1周。之后应进行静载实验,检查强夯后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如达不到要求则需进行补夯。
3.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择代表性区段进行试夯,已取得相应的技术参数以指导大面积施工。本合同段属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单点夯击能为500kN.m。对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设计时单点夯击能一般路基为1000kN.m,桥头路基与高路堤为2000KN.m;对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一般路基为2000kN.m,桥头路基与高路堤为3000KN.m;
4.强夯处理完毕,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不大于5cm,否则应增加夯击次数。
一、重夯施工工序
具体施工工序分为以下步骤: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次夯击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按设计及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次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二、施工准备及注意事项:
1.重夯夯锤的形状宜采用圆台型,可用C20以上的混凝土制作,其底部可填充并设置钢地板以降低重心。重锤重量不宜小于2t,锤底直径规格为1.2~1.4m,锤底面静压力20kPa以上,落距一般控制在5~10米之间。
2.重夯施工参数一般通过试夯确定。一般夯击约2~3遍,每遍每点5~6击。
3.最后下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下沉量)不应大于20mm,以此作为控制夯停的标准。
4.第一遍宜按一夯挨一夯顺序进行,第二遍宜在第一遍的孔隙点夯击,如此反复进行,最后两遍应一夯搭半夯。当基坑地面标高不一致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逐层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