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同段终点位于商丘市与开封市交界处(桩号为K475+974.554)路线向北行经商丘市民权县城关镇刘庄,在K447+887.506处偏转向西,在K451+447.5处进入民权县野岗乡,经野岗乡,在K465+136处进入民权县双塔镇,继续向西经常庄等村镇达到本合同段终点K475+974.554,全长29.957公里。
2、公路一般路段横断面设置
项目现有路基宽度24.5m,其中行车道宽度2×(2×3.75)m,中央分隔带宽度1.0m,硬路肩宽度2×3.0m,土路肩宽度2×1.25m。
3、路面结构
双侧加宽部分沥青混合料面层总厚度为9cm:上面层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下面层为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加宽部分: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面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老路罩面部分: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面层+黏层油。
4、新老路面拼接
先对新旧路面搭接处进行热沥青灌缝,再铺洒黏层沥青,然后铺2m宽玻璃纤维布。
5、旧路面病害处理
旧路上铺筑沥青路面前,需先对原路面病害进行处理。
(1)旧沥青路面
对坑槽、车辙、沉陷,龟裂采用挖补处理:开挖沥青面层,填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开挖后若基层存在问题,需先处理基层。
对于纵、横裂缝采用热沥青灌缝+黏层油+玻璃纤维布方法进行处理。
(2)旧混凝土路面
对重度破碎板及板角裂缝采用挖补+压浆处理。开挖混凝土面板,填补同标号水泥混凝土。开挖后若基层存在问题,需先处理基层。
对于轻度破碎板、裂缝及轻度板角断裂采用热沥青灌缝+黏层油+玻璃纤维布方法进行处理。
6、地理、气候条件
6.1地形与地貌简况
本项目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缓坡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海拔高度30~70米,坡降1/5000~1/7000,沿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发达、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是构成区域特点的要素之一。
6.2地质与地震简况
①地质条件
豫东平原为华北坳陷的一部分,为秦岭~昆仑纬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复合交接部位。是古老的小秦岭~蒿山东西向构造带没入地下的通许~太康镇隆起之东端和新华夏体系,豫中北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与本项目平行的断裂是商丘断层,与本项目相交的断裂为睢县断裂和宁陵断裂,在项目西端不远有北东向的聊一兰大断裂。
区域基底组成岩层主要为古生代寒武~奥陶系浅海相碳酸盐岩类。中上石炭~二迭系内陆湖相含煤碎屑岩系,以及局部太古界变质岩系,它们由于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和破坏,开始了大面积的不均匀下沉,即有的持续下降,有的相对稳定或上升。
②地震
本区处于华北平原地震带,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项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故本区属较大的地震预测区,重大构造物应有防震设施。
6.3水文与气象简况
①气候:项目所在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
②气温:沿线区域年平均气温13.9~14.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3.6℃,极端最低气温-23.4℃。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
③雨量:每年7.8.9三个月为雨季,沿线年平均降水量686~873毫米。
④风:沿线冬春多北风或北偏东风,夏秋多南风或南偏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