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路基路面
市政路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9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09-1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37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市政路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9p
2.1工程简介
项目名称:xx区xxxx路以南路网工程
项目地点:xx市xx区xx片区
计划工期:450日历天。
质量要求: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工程范围:路基土石方、结构、排水、路面、照明、绿化、交通工程等施工内容,具体招标范围以招标文件为准。
2.2水文地质、气象、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沿线原始地貌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但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沿线大部分区域原始地形遭到破坏。目前沿线整体地势较平坦,地形平缓,现地面高程230~270m,相对高差约40m。
2.2.2气象与水文
沿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温差大、多雾、日照偏少、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春秋多雨、四季分明、主体气候明显等特点,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
勘察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未见常年性河流和地表水体。
2.2.3地质构造
拟建道路沿线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龙王洞背斜南端,位于背斜东翼,构造纲要图如下,岩层产状较陡,岩层倾向93,倾角28,岩层呈单斜产出,无断层构造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2.2.4地下水
勘察区原始地貌属丘陵地貌,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水文地质环境总体较简单。现被人工改造,地形高挖低填,沿线经过丘包、沟谷相隔,无统一地下水位。现场开挖的边坡坡体总体干燥未见地下水。通过勘察区原始地貌储水条件及现场边坡开挖情况综合分析:场地内仅局部存在地下水其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
2.2.5不良地质现象
场区内未发现滑未发现断层、滑坡、软弱夹层、危岩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2.2.6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B1,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场地为可以建设的一般抗震地段,可进行简易设防。
在xx1支路里程K0+400~K0+447.292段存在高压铁塔,xx1支路设计1#挡墙处和xx3支路里程K0+480~K0+700段,为高切坡地段,切坡高度10~28m不等,切坡后坡向向东一侧边坡为顺向坡,故这三段沿线路基为抗震不利地段。
2.3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主要控制措施
2.3.1工程施工重点、难点
1.本工程在施工中挖方和弃方量大。
2.xx1支路K0+400~K0+447.292段右侧存在高压铁塔,需业主及有关部门协调折除后,方能进行本工程的实施。
3.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交叉口较多,测量放线较困难。
4.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种(道路、市政雨、污排水等)相互穿插,工种交叉面大、工序多。
5.道路沿线局部填土较厚地段,在雨季时可能形成上层滞水。
6.路基路面稳定层及面层砂石及沥青混凝土工程量大。
7.工期短,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大。
2.3.2主要控制措施
本项目工程量大,工期十分紧张。施工组织、协调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具体为:
1.土石方挖运量大,施工组织挖方和余方弃置是本工程的基本任务。为解决土石方挖运难题,需合理有效地组织劳动力,做好机械和人工的配合。
2.排水管道施工开挖面积大、线路长,做好雨季施工排水将是加快进度的有力保证。做好临时排水沟渠、井池,及时排除积水。
3.管沟开挖和路基土方配备综合机械施工队进行施工,全力抓住晴天施工日,避开中、大雨天,抢住工期,开设两班制施工,分区分段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土方施工,避免雨天的影响。
4.本工程工期短,施工项目多而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工程的施工目标且保证工期有所提前将是工程的施工难点。科学管理、备足劳力、精心安排,交叉施工,严密地组织是实现本工程工期的另一途径,使整个施工路径通畅,配备足够人力(包括足够的人力班组及材料准备人员),全力以赴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
5.先施工难度大的工程及单位工程和本项目中的灵魂工程,其它工程则附之,抓住主要项目及关键路径,其工期实现了,其它次要项目则迎刃而解,因此,我司计划将抽调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建项目部。精心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工、机、料,制安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保证措施,并加以实施。
6.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内外协调工作,使本标段施工取得社会和相关单位的支持。
2.3.3工程拟采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在施工管理中,运用网络计划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动态控制和管理。施工中先有计划,才能做好成竹在胸,处理工作也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应用网络计划要以周密地制订计划,轻松地管理计划,严格地管理计划。根据业主的需求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运用网络计划实施控制管理过程如下:
1.为编制网络计划和优化计划提供了方便。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网络计划的往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调整工作比较繁琐。PERT软件使该项工作变得简单轻松,项目部运用PERT软件编制工程总的网络计划内,为管理人员提供简洁的网络控制图和控制计划,同时为现场技术负责人提供含有二、三级控制网络和双代号逻辑网络总图,便于直接管理。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要直接在原网络计划图中进行修正、调整、优化。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将调整的网络图提供给有关各方。另外,软件可实现多种图式互相转换,提供横道上的紧前紧后工序,最早最迟开工时间。使计划更直观便于班组理解。
2.利用网络图进行施工进度检查控制。
检查控制最直接的方法是前锋线检查法,即利用施工实际进展的前锋线与计划线的之间的超前或滞后直接显示出实际进展情况,以便通过对超前滞后原因的分析,促进滞后项目往前赶,控制工程进度。由于应用软件编制网络图简单快捷,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每星期进行一次的网络检查,即对已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内的差异进行适时调整,输出前锋线网络图,并由技术负责人召开会议,以滞后工序分析原因,作出对策,再通过生产调度会进行布置,使整个网络的执行情况始终处于计算机的动态控制之下。
网络图编制成功后可自动生成优化曲线,对进度和资源动态跟踪,以周和月为单位生成进展信息,然后同目标计划进行比较,据此我们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减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利用该软件编制的计划使合理的资源投入产生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流水施工能科学地利用工作面,争取时间,实现专业化施工,保证工程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使得单位时间投入的资源均衡,有得资金供应,达到文明施工与现场科学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