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路基路面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B3标施工组织设计63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08-0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88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B3标施工组织设计63p
河道起点为北府河洞子口进水闸,自北绕东向南,止于河心村成昆铁路桥上游100m,最后流入南府河,全长约22.22Km。河道进出口地势高差达22m,自然地面坡降1‰左右,北高南低。沙河沿岸大部地区是由过去的农村变为城市的,目前的市政排水设施极为落后,沿岸基本没有专用的污水管道,邻近地区大概有10%的污水量依托二环路污水管网排出,其余90%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沙河。沿河两岸现有250个污水排放口,每年排入沙河的污水量达3788万吨。雨水排水设施管径小,标准低,出水口堵塞严重,降雨量稍大就造成沿岸内涝。河道两岸无污雨水分流制系统,污雨水均就近排入河道或沟渠,是沙河一大污染源。
由于过去沙河位于城郊,交通问题不突出,许多建筑紧贴河岸建筑,沿岸几乎没有正规的城市道路,只有局部段落有机耕道或人行道。周边道路网较发达,周边小区道路四通八达。沙河两岸植被较好,绿树成荫。
本标段为成都市沙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道路、排水(管道)第二批施工招标的B3标段。该标段位于府青路和建设路之间,沿途经过东院桥、踏水桥,在河道上有跨河供热管线和输气管线各一组,沿岸房屋紧邻设计道路边线,特别是沙河右侧建设公寓距污水中线仅3M左右,施工时须特别注意。
二、工程内容
(一)河堤
本段设计河堤线与现状河堤线基本重合,考虑现状桥(府青路沙河桥东院桥、踏水桥、建设路沙河桥)与河堤的衔接和改造,在桥两侧需预留80-100m宽暂不实施,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再确定,河道设计宽度为16~56.5m,纵坡i=0.0006~0.0008,过流能力31~408m3/s,糙率为0.023~0.03,河堤采用复合型断面。
从府青路桥~踏水桥(左岸84+62.984~87+90,右岸83+22.356~86+63)为斜坡式复合河堤,人行平台距离河底高度3.4~4.1m,人行平台宽度3m,河堤斜坡宽度左岸6~10m,右岸20~30m。
从踏水桥~建设路沙河桥(左岸95+95~100+05,右岸94+30~97+24)为已建河堤改造,其人行平台距河底高度4.1~4.5m,人行平台宽4m,河堤斜坡宽度5~15m。右岸97+24~98+45由于地形限制,人行平台宽2m,斜坡宽度为0,人行平台距河底高度4.3~4.4m,在施工时应核实改造和保留河堤的基础,若基础顶面高程在设计河底以上,则此段河堤基础应加固;反之,则只对河堤上部结构按照设计断面拆除。
(二)道路
本段道路以建设北路为界,沙河左右两岸划分为四条线,从府青路~建设北路,左岸为A线,右岸为D线;从建设北路~建设路,左岸为B线,右岸为E线。
A线为城市街坊道路,按轻型交通量考虑,设计车速20Km/h,设计使用年限期10年,设计长度过1110.35m,道路红线宽12m,其中车行道宽6m,临河一侧人行道及绿化带宽4m,另一侧人行道宽2m,车行道为单向横坡。
根据市规划局《河河综合整治控制性详规》沙河中下游(驷马桥以下)绿地控制线为两侧50m,本次设计范围为绿化控制线范围内规划道路,道路红线宽20m~7m不等,规划有各种宽度及形式的道路与之相交,基本为平交路口,其平面布置为沿河岸两侧不规则布置,路面下配套有相应的雨水管线,路面上雨水通过进水篦子进入雨水管道。
B线为城市支路,具有一定的交通功能,按中型交通量考虑,设计车速30Km/h,设计使用年限10年,设计长度507.28m,道路红线宽16m,其中车行道宽9m,向外双向横坡,人行道及绿化带宽23.5m,最大纵坡1.02%,最小纵坡0.4%。
D、E线均为街坊道路,按轻型交通考虑,设计车速20Km/h,设计使用年限10年,设计长度D线1062m,E线516.26m,道路红线宽7m,均为车行道,单向横坡。
招标文件规定:道路基层材料中的天然砂砾和二灰砂砾改为级配碎石和二灰级配碎石。
(三)排水
本段污雨水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设计桩号一致。
本次招标文件规定:污、雨水管道均采用有相应管径的承插和企口柔性接口钢筋砼管材,车道范围内的检查井及井筒,连接井,雨水进水井均采用砼结构,井筒采用20㎝厚C20砼现浇结构。车道以外的检查井采用砌结构,并内外抹面至井顶,检查井、连接井井基砼厚度小于150㎜的按150㎜厚度执行,道路路幅宽度大于等于16m的道路下排水检查井和连接井,井周80㎜范围根据开挖出的土质分别采用8%石灰土或二灰砂砾回填加强。
雨水进水井采用340×700启闭式单篦进水井。
车道上检查井采用95型Q-20防盗铸铁盖井座。车道外检查井采用95型Q-10钢纤维砼井盖、井座。
左岸:A、B线污水位于道路中线东北1.5m,自桩号01+63从南向北排入府青路污水管道,由北向南排入建设北路污水管道,小部分经C线最终排入麻石桥二环路污水井,主管管径D400~D600,支管管径D400和D500;雨水位于道路中线西南1.5m,分段下河,主管管径D400、D500、D600、D800,支管管径D300~D1500。
右岸:D线污水位于道路西侧1.0M,大部分排入府青路污水井.小部分排入踏水桥(建设北路)污水井,主管管径均为D500,长981.93M,支管管径均为D400;雨水则分段下河,主管管径为D400,D600,D800,支管管径D500和D1000.E线未设计污水管,雨水管分别由道路两端流向中段,在桩号02+66处下沙河,主管D400,D600,D800。
三、工程地质与气候
本标段位于府青路桥和建设路桥之间,属于川西平原岷江水系II级阶地。钻孔深度范围内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白垩系上统灌口组地层,组成物质为各种填土、粘土、粉土、沙土、卵石土、泥岩等。卵石土埋藏较浅地段,以卵石土为基础持力层,卵石土埋藏轻深地段,以粘土、粉质粘土为基础持力层。
成都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沙河沿线为地震反应较轻地区。本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为建筑抗震相对有利地段,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多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947mm,最大日降水量195.2mm。
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孔隙水,微具承压性,个别孔段在人工填土层中揭见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埋深1.7~1.5m。地下水水位年度变化幅度为1.0m。
本标段沿线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但是对钢结构均具弱腐蚀性。
四、工程特点
(一)由于过去沙河位于成都,交通问题不突出,许多建筑紧贴河岸修建,造成施工时进出通道较窄,开挖沟槽时需进行安全防护,特别是右岸建设路桥头的建设公寓,基础埋深较浅。
(二)地下水位较高,与河水水位接近,且与河水互相补给。河堤及两岸排水管道施工时须采取有效措施降排水。
(三)施工场地较狭窄,没有空地作为堆弃土场,施工难度大。
(四)文明施工要求高,要争创“成都市绿色环保工地”。
(五)质量要求高,要确保达到“优良”标准。
(六)工期较短,施工工期正值雨季,汛期以及农忙,必须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确保10个月完成该工程。
(七)要求在改善沙河周边区域的交通环境功能前提下,为沿线地块开发创造条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使城市道路与河滨环境协调一致,施工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可能保护沿河既有的树木。对两岸现有高大乔木现场勘察逐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