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段为:K104+000~K109+500全线路基桥梁施工和K101+745~K102+320.98右线(二)段内的所有土石方开挖、边坡处理。
2、主要工程量
(1)路基工程:清理现场107530m2、路基挖方140102m3、路基填方129649m3。
(2)桥梁工程:全线共77.66m/2座中小桥,桥梁的上部结构为跨径10米的空心板和13米的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墩、桥台(钻孔灌注桩)。
(3)排水及涵洞工程:浆砌片石边沟913m3、排水沟6218.3m3、圆管涵167m/4道、盖板涵135.45m/2道。
(4)防护工程:浆砌挡土墙920.3m3、浆砌片石河道护岸550 m3。
3、技术标准
浙江省34省道甬临线三门县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为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 60km / h 。
整体式路基宽度,宽22.5m,路幅布置:中央分隔带宽1.5米+路缘带宽2×0.5米+行车道宽2×7米+硬路肩宽2×2.5米+土路肩宽2×0.5米。
有辅车道的路基宽度为26米,路幅布置大部分同22.5米宽路基相同,就是硬路肩加宽至4.25米。
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2米,路幅布置为:行车道2×4.5米+两边硬路肩2×1米+土路肩2×0.5米;
拼宽式路基宽为11.25米,路幅布置为:土路肩0.5米+硬路肩2.5米+行车道7.0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0.5米。桥梁设计荷载:汽车- 20级、验算荷载:挂车-100。
4、项目环境
(1)地形、地貌
沿线地形地貌属闽-浙东侵蚀中低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至沿海地区展为平原。地貌形态明显受构造制约,山脉与盆地呈北东、北北东向排列。地势起伏较大,山体沟谷纵横较深,测区内植被发育,平原区普遍种植粮食作物等,路线线性沿溪傍山绕行,穿越较多的河谷地和山丘。
(2)地质、地震
本工程线路所经地段地质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其中以新华夏系构造最为醒目,为沿线主要构造骨架;由于中生代侏罗纪的岩浆活动强烈,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纪的火山沉积为主,河谷两岸和山间盆地为第四系沉积地层。
路线所属区域范围内地震具有频度低、震级小、强度弱的特点。路线所属地区烈度属小于VI度区。
(3)气象、水文
路线所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和、湿润多雨为主,受季风影响,全年季节变化明显。
春季低气压及锋面活动频繁,天气阴晴不定,常有绵绵春雨;初夏季节,南方副热带高压逐渐向北挺进,北方的冷气团和南方的暖气团相遇交锋,锋面往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造成连绵不断的“梅雨”;盛夏时,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盛行西北风,天气多晴少雨,降水以雷阵雨为主,但遇台风的侵袭,常可形成风暴雨;中秋节以后,大陆冷空气势力加强,且受长江下游小高压的影响,常可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秋季也是台风的活动期;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气团的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以晴冷为主。所以全年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三至十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
路线所经地区水资源丰富,沟谷小水系发育。溪流均为山溪性河流,雨季水位猛涨,水流湍急,枯水期水流小。
地下水主要由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华裂隙水组成,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贫乏。沿线地表、地下水均可作为工程用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二、施工条件
1、交通条件:本项目基本沿老路拓宽,交通方便,在岭口与岭三线,高速公路以环形交通岛相互连接,在高枧处与天高线相连。材料设备运输可以就近通过便道运往各施工点。
2、水电供应:沿线有溪流,可抽水用作施工用水。道路沿线布有高压线路通过,可接变压器,作为施工用电的主要来源。路基、桥梁施工分散用电采用搭接低压电和自备30kw、15kw发电机发电。在预制场备有100kw发电机一台,保证施工用电。
3、筑路材料:
砂与砂砾:本工程混凝土等结构物用中粗砂从海游、湖村砂场等地购入,距离本标段约3 km。
块片石、碎石:除路基挖方开山石可以加工利用外,可以在路线附近建石场开采。块片石料可就近加工利用,主要用于排水工程及防护工程。不足部分从沿线采石场购入;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用于C30标号以上的混凝土施工,颚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用于C30标号以下的混凝土施工。
填筑材料:本段挖方,经场外破碎,粒径达到标准后,可满足大部分填筑所需,其余部分另选料场自行开采宕渣。
钢筋:从杭钢、沙钢等钢材生产、销售厂家购入。
水泥:从萧山、金华等地水泥厂购入散装水泥。
火工材料:先和三门县公安局治安科联系,定点就地采购。项目部专建火工材料仓库,专人持证上岗,负责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