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662---K6+887,K6+913—K7+188,K7+350—K7+638,K5+950--K6+263段铁路沿线位于长江北岸,地形较平坦、开阔,稍有起伏,地貌上属于长江二级阶地垄岗地貌与长江一级阶地平原地貌交接地段,地势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18.0~40.0m。覆土主要有第四系冲湖积、冲洪积层,基岩为第三系至白垩系岩层。岩性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砂类土和碎石类土,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等,城镇及道路分布层厚不等的人工堆积素填土、杂填土等。K5+950--K6+263段路基基底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桩径Φ50cm,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2m,加固深度4.0m~8.0m。K6+662---K6+887、K6+913—K7+188段桩径Φ50cm,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3m,加固深度分别为4.3m~9.6m、4.3m~9.4m,搅拌桩桩身水泥采用42.5级水泥,设计凝定的掺灰量不小于加固土体重量的15%,本段水泥浆水胶比选用0.45~0.55,以一次喷浆两次搅拌,全长复搅。水泥搅拌桩顶铺设0.4m厚加筋碎石垫层,加筋为一层双向80kN/m土工格栅。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20KN,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二、施工方案及工艺
1)、首先进行测量放样。用全站仪定出施工区域的边线桩,并用石灰撒出路基场坪边线,然后进行清表及软土基底处理。表面杂物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并堆放有序,对不适宜的填料要彻底清理,不留隐患,对特殊路段(低洼地段、池塘、水田等)要先排水清淤,再分层回填并压实,填筑过程严格控制填料粒径及填料质量。
2)、地基处理:地基采用直径φ50cm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采取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在1.2-1.3m,水泥搅拌桩深度为4~9.6米之间。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根据水泥水化的化学机理,其施工工艺主要是先在地面把水泥制成水泥浆,然后送至地下与地基土搅和,待其固化后,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加强,达到改良地基的目的。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土,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
1.施工准备
①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 回填杂土。
②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的P.O42.5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使用前,先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检验。
③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监理工程师每天收集电脑记录一次。
④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施工工艺流程:(至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