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路、铁路等交通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我国是处于丘陵、重丘陵等多山区国家,因此新修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不可避免地会穿越一些不良地质地段,作为交通工程的本体路基工程,在穿越一些不良地质地段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都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对滑坡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工艺特点
本工艺具有施工比较简单、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对施工季节有一定要求等特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的滑坡地段路基工程。
3 工艺原理
3.1 基本概念
(1)滑坡是山坡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下滑的现象。它是山区道路的主要病害之一。
(2)滑坡的成因。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岩性、构造和水等,泥岩、页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等软弱岩层和粘土、黄土、碎石土等松软土层易产生滑坡,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基岩面、断层面、软弱层面及其夹层、含水层的顶板或底板等都可能成为滑坡的滑动面。很多滑坡的发生与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有密切关系,水可增大滑坡的下滑力,降低滑动面土石的抗剪强度。
(3)滑坡的分类。滑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道路工程常采用的分类有地以下几种:按组成滑体的物质可分为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岩层滑坡;按主滑面的成因可分为堆积面滑坡、层成滑坡、构造面滑坡、同生面滑坡;按滑坡体的厚度可分为巨厚层温情脉脉坡(>50m)、厚层滑坡(20~50m)、中层滑坡(6~20m)、浅层滑坡(<6m)。
3.2 工艺原理
对于滑坡体路基,为保证路基本体的稳定,通常采用排水、改变滑坡体外形增强稳定性及增设支挡工程的综合处理措施进行治理。
(1)排水。设置截水沟以截排流向滑坡区的地表水;在滑坡区内填塞裂缝、整平夯实地表,防止地表水下渗;在滑坡体上设置排水系统,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排出滑坡体外;采用渗沟截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采用渗沟、渗水隧洞、水平钻孔等排出滑坡体内的地下水;采用渗井、垂直钻孔等方法降低地下水。
(2)改变滑坡体外形增强稳定性:在滑坡体上部主滑部分刷方减载,以减少滑坡体的下滑力,或在滑坡体的下部抗滑部分加载(反压护道),以增加滑坡体的抗滑力。
(3)修建支挡建筑物:在滑坡体头部设置支挡渗沟、抗滑挡墙、抗滑桩群等,以抵抗滑坡体的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