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路基路面
路基挖方施工方案4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5-11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13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路基挖方施工方案44p
   主线承担城市中心片区与龙华片区间交通联系功能。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市中部区域路网结构,缓解中部区域交通压力,促进龙华新城开发建设,并为皇岗路的改造提供疏解通道。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被列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30 周年献礼的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1、线路平面总设计
   本段施工图设计里程 K0+000~K1+480,左线终点里程LK1+480,右线终点里程RK1+520。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台地以及台地间冲沟,曾辟为采石场,后期堆填,全线无平交路口。现状福田党校公交站,起点东侧调整为港湾公交停靠站,西侧维持现状,其改造成港湾式内容纳入彩梅立交改造范围。
   2、地理位置
   彩田路北延段南起市中心的彩田路彩梅立交跨线桥北端(福田党校公交车站处),线位沿现状彩田路向北,以隧道形式下穿皇岗路,上跨厦深铁路隧道,出隧道后下穿现状梅观立交桥,向北与龙华片区内新区大道相接,止于的新区大道检查站。道路全长约3.25公里,另外包括彩田立交范围内皇岗路的其中一段,长约850m。
   3、地形地貌
   本线路隧道穿越丘陵区,所穿越的山脊呈近北西向,隧道进口最低地面标高为58m,出口最低地面标高为110m,隧道穿越山体最高约200m,相对高差可达142m,隧道埋深大于50m的地段约1212m。隧道进洞口受人工采石或修建边坡等人工影响,地形坡度陡峭,一般在35-40°之间。隧道出洞口地形,轴线方向与地形等高线近于垂直,地形坡度陡峭,一般在35-40°之间。
   4、工程地质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区内工程地质资料,本项目区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历史上无大的地震灾害记录,无明显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处于地质构造活动相对微弱,稳定~较稳定地质环境,适宜工程建设。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35s。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
   依据测试结构,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标准划分:本场地内土的类别为Ⅱ类土。场地不存在可液化地层。
   据沿线地质条件分析,区内基岩为非可溶性岩石,但是根据钻探揭露在钻孔AZK01微风化岩层深度31.5~31.8m(标高20.76~21.06m)见空洞,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周边地质情况推测其原因为:在岩性接触带或者断裂构造交汇地带,因局部的张拉裂隙,在地下水的冲刷搬运的作用下,可以形成空洞,且空洞壁体可能呈强风化状态。
   场地分布有深厚填土、填石,为本工程的特殊岩土,其组成成分不均匀,分布无规律,在现状道路下填土(石)性质较好,处于稍密或者中密状态,其它区域填土(石)处于松散状态。场地基岩起伏很大,风化孤石较发育,其为本工程的特殊岩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