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准备:取天然土做土工标准试验(包括标准击实试验、液塑限试验、天然颗粒分析试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认可。
施工放样:用水准仪测量中桩及横断面各变坡点高程,用全站仪放出路基中桩,路基坡脚(设计坡脚线+30cm),
清 表:根据路基边坡线,清除路基上的草皮、树根及腐质土等对路基稳定产生侵害的物质。在填方路段自然坡陡于5%处,挖成内向倾斜2%~4%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小于8cm不得大于20cm。待清表工作完成后,控制洒水,使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用压路机碾压4-5遍。先进行自检,根据标准试验检测填前压实度。各项工作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试验段的路基土方填筑工作。
回 填:备料时先计算出每段工作面所需土方数,要控制土方填筑松铺厚度均匀的布设土方。
现场技术员,对本段进行现场勘察,土质较好地段或高填方段,在填前碾压合格后,直接回填;土质较差的,现场技术员及时汇报,项目部将尽快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联系,现场落实填土厚度和方案;回填时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宽度依设计、填土高度按1:2放坡计算,分层压实后,由监理单位和项目部试验人员现场检测,检测合格后,填写工序交接单后方可填筑下一层;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段落试验人员应及时向现场技术人员反馈,一起要求施工队对其进行处理,处理经复检合格后方可填筑下一层;对于没有进行工序交接的,项目部将从该层开始不予计量。
摊铺整平:首先使用推土机粗平,技术人员随时检查松铺厚度及松铺高程,发现没有较大的差异时,用平地机进行精确整平。整平过程中,技术人员现场架设水准仪跟踪测量,测量结果及时反馈到平地机操作人员那儿,平地机操作人员按测量资料反复进行整修,达到设计要求的横坡、纵坡为止。同时试验人员应随机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并控制压实时处于最佳含水量附近,当土体含水量较大时,用双铧犁将土料犁松后予以晾晒,当土体含水量较小时,则洒水闷料。当土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用平地机精平。
碾 压:路基压实主要采用光轮压路机。压路机碾压时需从路基两侧边沿向中心方向逐轮推进,且压路机碾压是满足重叠轮宽的1/3—1/2,且是先慢后快进行碾压。一般地,每次碾压路基的纵向长度不少于100m,以减少纵向接头的出现次数,碾压除控制压实遍数外,碾压后要保持表面无明显的轮迹。
检查及复测:整平碾压后,测量人员、试验人员进行自检。自检项目主要包括:外观状况(是否顺直,表面是否存在明显轮迹)、横坡度、纵断高程、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值)、平整度、中线偏差、路基填土高度为0~30cm、压实度,通过以上项目的自检,如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方可填写检验申请批复单及各自检项目检验表格,报检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层的铺筑施工直至路基顶面。
注意事项: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床0~80cm,零填积挖方0~80cm,压实度不小于96%;80~150cm压实度不小于94%;150cm以下,压实度不小于93%。由于该地区为干旱少雨,多为风积沙填筑路基,设计全线填筑土方时洒水按7%考虑,施工时根据填土最佳加含水量调配使用。
路基填料要求,填料中不得含有垃圾、砖头、杂草及树根等杂物。
路线所经地区,多为风积沙,设计中利用风积沙添筑路基部分设置20cm厚砂砾封层并考虑了施工便道,以便机械能够作业。
路基施工前,标准回填至路床标高,然后进行道路断面其余部分的挖方,挖除该部分土方后,形成统一的土路基层面,统一进行路床整形压实。
挖土采用机械挖除,严格控制挖方后土面高程。用平地机按设计路床标高整平。检测、调整路基土方的含水量至接近最佳含水量碾压。
弃 土: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在现场认真查看后,指定弃土地点,运距现场测定,不得私自乱堆、乱弃。
如果施工队不听从现场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而一意孤行,其返工造成的损失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