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路基路面
钻孔施工中“坍孔”、“偏斜”、“沉淀超厚”的事故成因及预防处治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2-28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0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钻孔施工中“坍孔”、“偏斜”、“沉淀超厚”的事故成因及预防处治
1 “常看”、“常补”防坍孔
  在钻孔过程中,如孔内水位急剧下降,并有气泡伴生,同时,出碴量显著增加,钻机进尺不动,钻机负荷明显增大,此时,应认定为坍孔。产生坍孔的原因,首先在于施工前地层情况分析不明,没有根据各地层地质资料采取相应施工方案,包括泥浆比重或泥浆粘度、胶体率等指标适时调配不当等。其次,孔壁水压不平衡和护筒埋置太浅漏水也可造成坍孔。
  坍孔的预防在于“常看”、“常补”。“常看”就是要对各地层地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注意钻进情况,随时观察水位情况。“常补”,就是当钻进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时,要及时补充较大比重、粘度的泥浆,甚至可补充投入掺片石或卵石的粘土。此外,要有专人负责补水,以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坍孔发生后,如坍塌部位不深,可采取深埋护筒法继续施工,若坍孔严重,应立即回填密实后重新钻孔。
  2 “安好”、“调好”防偏斜
  钻成孔偏离设计桩位或垂直度、倾斜度不符合标准,称为钻孔偏斜。其危害轻者使灌注桩施工时,钢筋笼吊入困难、安装无法到位,影响桩柱式墩台相位精度,重者严重影响桩的承载受力情况,造成事故隐患。
  钻孔偏斜的原因一方面是钻机安装不妥,如底座基础不稳定,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钻盘倾斜或钻杆变形,接头不正所致。另一方面则与地质情况有关,当遇有孤石、探头石时,当钻入地层软硬交替不断变化时,当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时,都可能发生偏斜。可见,钻孔偏斜的预防,“安好”、“调好”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