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道路工程
某高速公路某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51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5-09-19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3.84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某高速公路某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51p
XX国道主干线湖北省XX至XX段高速公路第五标段起终点桩号为K244+500~YK250+566.725(ZK250+599.00),全长6.066725km。
桥涵工程:川洞湾桥为3-20m空心板梁。洪家槽为5-20m空心板梁。
两座桥结构形式均为钻孔桩基础,双柱式桥墩,上部结构为20米后张预应力空心板梁;小转拐分离式立交桥结构形式为钻孔桩基础,双柱式桥墩,后张预应力30米T梁,左幅20孔,右幅19孔;唐家院子1#、2#大桥为钻孔桩基础,双柱和三柱桥墩,现浇箱梁。桩基共计200根,其中挖孔桩1174m,钻孔桩3666m。涵洞均为盖板涵。
路基工程:本合同段路基挖土方77840m3,挖石方293142m3,挖除非适用性材料5000 m3;路堤填筑利用土方68039m3,利用石方602451m3。
结构物台背回填37045.4m3。填石路基边坡码砌块石12.9万m3。
隧道工程:本合同段有隧道一座,岩湾隧道长2775米(平均单洞),进口端为分离式,出口端合并为联拱隧道。

第2节技术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80km/h的双向四车道高度公路;整体式路基宽24.5m,中央分隔带宽1.5m,分离式路基宽12.5m,桥梁与路基同宽。
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特大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300,其它构造物及中期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地震基本列度为六度,按七度设防。

第3节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
一、土石方:挖方35万方,填方62万方。(含互通匝道)
二、防护工程:27101.5立方米,排水工程:13730.8立方米。
三、大桥:3座,169.06米。
四、隧道:1座,单洞共长5541.725米。
五、互通:1处,即白果坝互通。
六、分离式立交(不含互通及兼分离式立交功能的桥梁):169.12m/2座。
七、涵洞(含白果坝互通匝道涵洞):7道。
八、通道:1道。

第4节气象、水文、地质简况
一、气象
本项目地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潮湿多雨。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高温为41℃(恩施)~35.4℃(利川),极度端最低气温零下5.2℃(恩施)~15.4℃(利川),年平均无霜期234天。区内冬季有冻寒现象发生,以标高1000m以上的低中山~中山区较强,临时性冻土厚度一般30cm以内。
二、水文
项目所在区内降水集中、降雨强度大,12月至2月为枯季,5~9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的50%,其间连续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5~7天,长者可达半月余;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mm(恩施)~ 1310mm(利川),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66.9mm(利川),局部可达324mm,夏季山区小气候牲明显,雷阵雨、暴雨几乎天天出现。
三、地貌、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属构造侵蚀溶蚀中低山~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900~1500m,相对高差一般在100~160m。山体自然横坡较陡,自然坡角多在40°~70°之间,植被较发育,基岩多裸露,覆盖层较少,主要为寒武系及碳酸盐岩,部分路段形成“V”形峡谷;沟谷底部发育大型溶蚀槽谷及地下岩溶管道,溶洞、岩溶洼地、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
2、地质构造
本项目区域均等位置处上扬子台坪八面山台褶带恩施~黔江台褶束腹部。路线通过地段无火成岩,变质岩。燕山期以前各地层为整合、假整合接触,燕山晚期褶皱构造显著,使白垩系与下伏地层呈小角度不整合接触,燕山期白垩系有轻微褶皱。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较少,主要断裂于与褶皱同期形成发育应力集中的背斜核部或翼部,向斜内仅有小规模错动,构造线走向除恩施盆地及其东侧为NNE向,其余均为NE向。
岩湾隧道穿越茅家坝断裂带,茅家坝断裂带沿白果坝背斜西翼近核部发育,走向40°,长18km,宽10m,破碎带角砾为棱角状,倾向NW,倾角45°,先为纵张后为压扭。
3、主要不良地质情况
本合同段广泛分布三叠系及寒武系碳酸盐岩、以及白垩系正阳组钙质胶结砾岩,为岩溶区路段;路线两侧主要存在滑坡、断裂、岩溶等四种地质灾害或不良地质问题,岩堆主要分布于K244+250~K245+810;滑坡主要分布在K244+250~K245+810岩堆边上,滑坡范围及规模较小,对线路影响不大;路线主要以岩湾隧道穿过茅坝槽断裂,存在崩坍、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中岩溶成为岩湾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问题。

第三章施工总体布置及组织管理机构
第1节施工总体布置
一、本合同段工程施工、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和难点
1、本合同段地形起伏较大,耕地紧缺,施工便道布置及修建困难较大。特别是岩湾隧道出口便道条件更差,进口便道受展线条件限制需克服约20m高差,局部纵坡达到近18%;
2、施工用电、水短缺,需要长距离架设电力专线及长距离引水;
3、设计路线受地形限制,结构物相对集中,且多处跨既有XX公路布线,施工保通干扰较大,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
4、岩湾隧道受出口地形限制只能安排从进口独头掘进,长距离独头掘进通风排烟是本工程的难点。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各种临时设施,设置的基本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在有关土地、水源等资源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服从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合理使用场地。
2、各种临时设施以满足施工需要并有利于安全使用为原则进行布设,充分考虑当地复杂的气候及地理特征一次修建到位,避免二次搭建。
3、以建设费用低,管理及维护简便为原则,在方便施工的前提下,做到投资少,利用率高。
4、临建设施位置避开地质隐患地段,并满足地质工程师要求。
5、各种临时工程尽量采取永临结合、减少临时占地、降低造价的原则进行设置,并尽可能设置在永久征地范围内。
(二)本工程需要设置的临时设施项目
本工程临时工程布设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对重点优先开工项目的临时工程先行解决,以保证能及早开工,各种临时工程采取永临结合、降低造价的原则进行设置,并尽可能设置在永久征地范围内。
1、项目经理部建在K247+800左侧XX公路附近,自建两层楼移动板房,隧道施工队、综合一队与经理部集中规划修建移动板房,其他施工队就近租用民房。
2、本合同段集中在K247+240右侧设立一处拌合站,拌合能力2×60m3/h,占地约3607m2。拌和站采用砖墙,拌和站用石棉瓦屋面结构围护,砼拌和站场地(含料场)进行硬化处理,确保其使用的耐久性。
硬化后的场地中间高、四周低,以利于排水。
3、本合同段设一个预制梁场,负责195片T梁和112片空心板梁的施工,梁场设在K246+660~K247+180段路基上。
4、本合同段设碎石加工场一个,建在弃碴场旁边,拟设在K245+300左100m处,共占地约10000m2(含弃碴场用地)。
5、施工便道
基本利用正线内征地,顺线路修建原有公路至各施工点的便道。采用碎石路面,路面宽4.5米,长度超过300米时设会车道。使用期间要经常进行维修加固。确保交通畅通无阻。
6、火工品库房
本合同段路基石方开挖及隧道施工需要爆破。在征得当地公安部门许可后,设一处火工品库房,火工品库房设在K247+950左侧1600mXX公路左侧,并设置看守房,严格按照爆破用品有关管理规定进行火工用品的存贮、申领、使用及清退制度。
7、生产和生活用水
本项目所经区域地势高低较悬殊,岩溶地形复杂,路线线位海拔相对较高,地下储水条件差,大多路段施工和生活用水源相当缺乏。而且项目所经区域雨量分配悬殊。因此,施工用水还需利用山间溪流或泉水进行筑坝蓄水或打井取水。
本工程建3个水池,第一个设在水源处的集水池,容量60m3;第二个设在隧道进口山腰处的蓄水池(提供桥涵生产及项目部等生活区用水),容量为200m3,第三个设在隧道山坡上的高位水池,容量约160m3。工程用水拟采用K247+850左侧2000m处山沟岩溶水水源,用Φ125钢管引水至蓄水池,在蓄水池处设高压水泵提升至高位水池(高位水池的标高比隧道底部标高高150m),以供隧道施工用水。同时沿小转拐大桥红线布设Φ80水管至预制梁场,预制场设20m3蓄水池一个。采用支管Φ50,接至项目经理部,以供经理部及施工队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