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本项目的特点、重点、难点
(1)本项目的特点:
将城市主干道改造为景观性城市主干道
(2)本项目的重点:
主车道加铺沥青、新增千灯湖景观桥、现有路面的利用前的处理,现状绿化苗圃的改造。
(3)本项目的难点:
①. 减少施工期间对交通的影响。
②. 确定路面补强厚度及混凝土路面加罩后反射裂缝的预防。
二、 设计意图
通过对项目特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根据本项目城区规划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定位,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提出以下的设计理念。
(1)按规划设计要点提供一个满足项目建设要求的设计文件,指导施工,努力达到规划满意、环保满足、沿线单位满意、业主满意的设计目标。
(2)正确理解并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点考虑行人的要素、环境景观要求的要素。
(3)兼顾远期开发与近期的建设,做到“远近结合”的设计原则,以力争远期开发与近期建设不相矛盾、减少投资的浪费。
(4)工程设计方案要做多方案比较,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组合,控制施工行为,预期工程行为的结果,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控制投资的标准。
(5)充分考虑工程的实施条件、工程风险以及施工、安装的技术水平,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6)设计应按照道路的使用任务、功能、性质、和将来发展需要,按照经济、适用、安全和美观的设计原则来进行,配套设施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7)对施工技术、工艺流程、施工组织及验收标准做必要的阐述。对投资力求做到准确、合理、精细。
(8)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工程项目尽量使用新颖、美观、环保的材料,以求项目建成后能给市民一种亮丽、舒适、明快的感觉。
三、 设计指导思想
体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海八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既是交通大动脉,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本项目的高标准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建筑上,还体现在景观的营造,因此景观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海八路作为佛山进出广州的一条重要通道,它作为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设计的景观和周边环境的协调,坚持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兼顾白天和黑夜的景观效果,运用有南方鲜明特点的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和灯光效果,通过不同的平立面组合,营造多层次、色彩变化丰富和不同季节相变化的景观。
充分吸收以往的建设经验
充分吸收国外的城市道路的建设、特别是广东省内、佛山市内的成功的建设经验,认真做好路线和断面方案的比选,优质的设计将为本项目建设成为技术质量高,投资省、效益好的优质工程打下基础;适应路网规划及自然条件,合理布线和选择沿线结构物的位置及形式,使本工程既能满足城市的交通功能,又能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做到“远近结合”,着重兼顾远期发展的需要
目前城市汽车数量增长快速,对道路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压力极大而城市可发展的用地却越来越少,特别是建成区内,大多数情况下已充分开发利用。随着交通量的进一步发展,道路交通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因此,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必须有广阔的前瞻性,当前的投资建设应能满足设计年限内的交通增长要求,并能兼顾远期交通发展要求。
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恒的不变的主题。本项目地处广东省佛山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底蕴对本项目的勘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甚至人文环境的保护,从客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勘察设计过程,无论在景观桥梁的桥型选择、道路路面的结构形式、路基防护、施工方案等方面均要有超前的意识,大力强调环境保护,实现绿色节能,降低运营费用,减少汽车排放,降低行车躁音,努力将本项目建成生态路和环保路。
四、 设计概述
4.1制定原则
(1)以现有道路为基础,结合城市规划路网进行优化和调整。
(2)充分考虑近、远期的结合,做到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3)采用合理的排水及管线综合方案,以降低工程投资。
(4)注重道路交通设计理念的研究与应用,综合分析区域规划、道路环境,工程方案应完善区域道路网络体系统,满足区域交通发展的近、远期要求。
(5)建设“以人为本”的道路系统,处理好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关系,适应佛山建设的需求,重视道路景观设计,使道路布局、绿化与沿线建筑和谐、美观。
(6)设计过程采用动态化、信息化管理,迅速体现业主要求,严格控制设计质量,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4.5 荷载等级
桥梁荷载:公路I级
路面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
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4.6 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的建设条件、招标项目区域交通组织的认识
4.6.1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边缘地带,路基沿线地形平坦,道路沿线基本城市化。
(2)气象、气候
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光能充足。年平均气温22.1℃,极端最高气温达37.2℃,多出现在七月,极端最冷气温为0℃,出现在一月。无霜期长达340天。年平均降雨量2200mm,一般情况平均雨量为1620~1650mm,降雨日数为140~150天,雨季集中在4~9月。
冬季冷风南下常形成5~7级偏北风,最大风力出现在夏、秋台风季节,风力一般在7级左右,本区域受台风影响较大,最大风速达34m/s。台风长伴随大雨或大暴雨,台风降雨量一般在200mm,最大达400~500mm。
地震
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道路沿线地震基本烈度如下:
项目所属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水文
(1) 河流水系:本项目所在地位于珠江三角洲,水系发达,主要有佛山水道、平 洲水道和东平水道。
(2) 水文地质:地下水主要赋存予粉砂、细砂层中,为孔隙潜水,含水量较丰富,埋深1~1.6m,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1)路基填料
路线所经区域主要为平原地区,路基填料可以利用路基挖方。
沿线砂源丰富,在填土量不足时,可在附近砂场购买河砂解决。
(2)砂石料
本项目地处珠江附近,且有珠江支流穿越本路,河床内有大量沉浸黄沙,质地纯净,级配从砂到砂砾不等,长年有挖沙船和吸沙船在开采,可作混凝土砂料,平均运距为4km。可通过水路运送至工地。
工程用碎石、片石、石屑,在禅城、南海和顺德有多家采石场,质地较好,可作为高标号混凝土骨料。石料运输平均运距为15Km。
花都市狮岭石场,可提供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可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西淋岗石场、
西山境内石场出产的石料,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垫层、基层及人工构造物。
(3)工程用水用电
沿线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就近取用。工程所在地电力发达,当地有关部门对本项目将给予积极配合,能保证工程用电。
(4)四大材料来源及供应
钢材:普通钢材大部分可于区内购买,少部分普通钢材及高强钢丝需外省市购买或进口。
沥青:本地区内无生产路用沥青的厂家,沥青需从外省购买,面层沥青宜使用进口沥青。
木材:当地木材供应不足,需从区外采购调入。
水泥:区内水泥生产厂家较多,水泥标号和质量可满足工程需要,市场供应充足。可在区内购买。
运输条件
该地区路网较发达,材料运输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地方道路、省道、国道就近上路,附近还有高速公路。同时,平洲水道和东平水道都在附近,可利用区域内的水运航道进行运输,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4.7道路工程
4.7.1 总体方案
道路线位基本维持原道路中心线,按照路网规划及现状,沿线路口均采用平面交叉方案,改善交通性能,改善道路路容路貌,使海八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7.2 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为规划路网中为城市Ⅰ级主干路,路线起终点明确,该路段线位基本利用现有海八路路线位。该道路设计速度为60km/h,经复核原设计符合规范要求,海八路平面线形可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