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总体简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xx市xx马路(xx~xx)污、雨水、道路工程(含桥梁一座),xx市民主路(xx路~xx路)雨水、道路工程,xx市南下街北下街(xx路~xx路)污、雨水、道路工程。属xx市老城区改造工程。本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推动管城区的经济建设发展。
2.2 xx马路工程
(一)污水工程:
1、设计管位在路中南2米,xx以西的污水管向东接入xx西侧的现状d900污水管;xx以东的污水管向东接入南大街规划污水管,因下游污水未修建,故设计污水管仅为预埋,待下游打通后方可使用。
2、污水管采用S2级PE双壁波放管,管径为de400、de500沿途埋设de315支管,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下设200mm沙砾基础;检查井内壁全部用1:2.5水泥砂浆抹面,波纹管检查井基础砼采用C15,基础厚150mm,下设200mm20%石灰土垫层,若遇地下水采用干砌片石垫层。
3、工程沿线地下水埋藏较深,对管道施工无影响,但对于防xx较近的管道,由于地表水的长期补给,地下水位相对升高,管道施工时,若遇到地下水,需采取降水措施。
4、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现规划路面穿过属民区,沿线下有70年代的防空洞,深度、位置不详,施工时要加以注意。
5、由于道路两侧的雨水污水都是排入现状路上加雨污合流管中,施工时需考虑这些水的出路,加设临时排水设施。
6、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地面、地下建(构)筑物,杆线等,应采取必要的撑、包、吊、顶等保护性措施,施工中特制注意上水管以及地下光、电缆等的保护,如遇古代文物,及时保护并与文物部门联系。
7、主要工程量:
d400砼管2.5m;
双壁波纹管de500 772m; de315 109m; de400 116m;
污水检查井:ф1000圆形井33座;
竖槽式跌水井(S234页11-7)10座;
(二)雨水工程:
1、设计管位居路中,管径分别为d500、d600、d800,沿途埋设d300、d500砼支管。
2、雨水检查井全部采用球墨铸铁D700防盗井盖及盖座,进水井全部采用乙式进水井;雨水管径d≤600时采用Ⅱ级砼管,90°砼带型基础,下设20%石灰土垫层,厚150mm;d>600时采用钢筋砼管,120°砼带型基础,下设20%石灰土垫层厚200mm,基础砼采用C15。如遇地下水,采用干砌片石垫层,其厚度同20%石灰土垫层,管道接口采用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3、工程沿线地下水埋藏较深,对管道施工无影响
4、主要工程量:
d300砼252m;d500砼530m;d600砼208m;d800钢筋砼150m;
雨水进水井54座;雨水检查井:ф1000圆形井19座;
ф1100圆形井2座;ф1250圆形井2座;ф1500圆形井6座;
八字式出水口2座
(三)道路工程:
1、现状道路为5~7米宽的破损路面,本次根据规划断面进行拓宽改造,规划红线宽20米,一幅路形式,其中行车道宽11米,两边各设4.5米的人行道。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联锁砖铺装。人行道上种植道树,树池中心间距5.5米。
2、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由下而上依次为4%水泥10%石灰土,4%水泥12%石灰土,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以及中、细粒式沥青砼。
3、本工程沿线地面以下为杂填土,主要成分是建筑垃圾,厚为0.8~2.3米,杂填土以下,为黄褐色低液限粉土。施工中对于破损路面和有建筑垃圾的地段,先清除干净后,再换土并分层夯实;对于沟渠地段,先清淤泥,再换土并分层夯实。
4、主要工程量:
机动车道沥青砼路面9900㎡;
人行道铺装8100㎡;
树池328个。
(四)xx桥
1、本桥位于xx马路与xx交叉口,因现状桥梁已不适应道路加宽及河道排洪的要求。根据规划要求,需将老桥全部拆除,修建新桥,该桥中心线为新建xx马路道路中心线。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下部为圆柱墩,基础为钻孔桩基础,埋置式桩基桥台。该桥位于道路弯道上,本桥型采用斜桥的型式,路中心线与河道中线夹角为73°。
2、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
基础多柱式墩台。
3、伸缩缝采用JHWF聚氨脂弹性体。
4、结合道路线形,桥面纵向设置R=2200米竖曲线。
5、为了便于排水,在桥面横向位置i=0.015的横坡,桥面中心线为变坡点,由盖梁调整高差,变坡点处设R=100米圆曲线。
6、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7、钻孔开钻前,应先探明桩位处是否有地下水,并加以保护。
8、主要工程量:
全桥建筑面积 17.0×28.5=484.5m2
板式橡胶支座 200×150×21 204块
弹塑体伸缩缝 35.7m×0.3
2.3 民主路工程
(一)雨水工程:
1、该段雨水工程南起xx路,北止xx路,本次设计雨水原则上只延长雨水连接管,将连接按现有方向延伸到本次设计侧石处,并做雨水口,原雨水口废除。由于现状雨水管修建年代较早,管径较小,在民主路与xx路交叉口处道路东移,使现状雨水偏离路中较远,原雨水口连接管延伸到设计路东侧石埋深不够,故在弯道段新建一段雨水管。
2、雨水进水井采用乙式进水井。雨水口支管d300,i=0.01。雨水箅子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箅(ZGB-B)。
3、d300、d400、d500雨水管采用砼管,90°砼带型基础;d600砼管采用120°砼带型基础。基础砼均采用C15,下设15%灰土垫层,垫层厚150;砼管子采用水泥砂浆抹带接口(95S222页17)。
4、检查井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及盖座(ZFG2)。
5、工程沿线地下水较深,对施工无影响,对施工无影响。施工前应测量有关雨水井的标高,如有矛盾,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对破损严重的检查井应打掉重做。
5、工程范围内地下管线较多,施工中多挖探坑,避免伤及其它附属物,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地面及地下建筑(构)筑物、线杆等,应采取必要的撑、包、吊、顶等保护性措施,并请产权单位旁站监护,确保安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对地下光、电缆等的保护,施工范围内如遇文物,及时保护并与文物部门联系。
6、主要工程量
d300砼Ⅱ管 210米;d400砼Ⅱ管 108米;
d500砼Ⅱ管 24米;d600砼Ⅱ管 72米;
雨水检查井:雨水盖板沟直线检查井(YT-13)1座;
Φ1000毫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S231页28-6)5座;
Φ1250毫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S231页28-7)1座;
雨水进水井26座。
(二)道路工程:
1、该段道路位于市中心,属于旧城改造项目;房屋、地下管线较为复杂;该路南起xx路,北止xx路,全长575米,规划为城市次干道路;现状路面宽7米,根据xx市老城商业中心道路交通规划及近期实施建议,进行道路拓宽改造;本次规划红线宽30米,一幅路形式,其中行车道宽20米,两边各设5米的人行道;该路修建年代较早,经过弯沉测定及综合比较,本次老路面废除,全部按新路面结构修建,原路面基层整平后,视情况可做为新路面底基层使用;
本次车行道新建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人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联锁砖铺装,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树池中心间距5.5米,距侧石1米,树池内换填种植土。
2、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57cm,沥青选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基层采用水泥碎石,路面结构及厚度见设计图;旧路面破除。
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七天抗压强度标准为3.5Mpa,水泥石灰土的为0.8Mpa。
4、沥青砼顶面弯沉值为31(1/100mm), 水泥稳定碎石顶面弯沉值为41(1/100)。
5、路基压实度为95%(重型压实标准)。
6、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要求大于或等于30Mpa,达不到要求的要采取加固稳定措施处理;软土地基要掺加无机结合料处理。
7、各交叉口设计的雨水进水井一定要作在路面最低点,以保证交叉口不积水。
8、人行道树池间距5.5m,树池内用10cm厚的卵石填充。
9、若在沿线房屋拆迁后发现地基中存在下房土、垃圾等不可利用物,均应清除并换填素土分层夯实。
10、挖方路段护坡高度超过1m的地方,要求距护坡顶5m范围内的建筑物全部拆除。
11、主要工程量:
机动车道沥青砼路面:8600m2;人行道铺装:4300 m2;
土方量:填方65.01 m3;挖方7645.25 m3;树池15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