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第七标段施工组织设计2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5-01-01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道路工程第七标段施工组织设计20p
本标段路线位于新民市境内,G102至四法线段,全部利用已有堤坝修建。 1、自然地理概况、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气象
路线位于浑河和辽河冲积平原,据沿线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路段地质构造大部分被较厚的第四系松散冲积物粘土层覆盖。从地质钻探结果来看,多为亚粘土覆盖,厚度在1到2米左右,下层为粉、细砂形成较厚的沉积物。
路线所经过地区属北温带,基本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交叠地区,为季节性冻土区。大陆性气候明显,日照充足,四季比较分明,冬季较长,夏季较短。冬季气候干燥多西北风,春季风多,强度也大,多造成干旱,夏季气候湿润温暖,属公路冬Ⅲ区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10 0C,最高气温发生在七月,历史最高达34 0C,最低气温在一月份,最低达-31 0C,冬季最大冻深1-1.2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约70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暴雨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
2、工期:工期为109天。开工日期2010年5月15日,竣工日期: 2010年8月31日。
3、质量标准:优良
4、安全目标:无重伤以上责任事故,轻伤控制在0.2%,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无交通事故。
二、编制依据:
(一)蒲河流域道路(蒲河景观路左岸)新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招标文件。
(二)本工程执行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交通部2004年第3号令发布实施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施工时均按新标准执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与验收办法。
(四)由业主组织的施工招标标前会议及现场调查掌握的有关资料,以及我公司的施工能力。
三、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安全等级:二级
环境类别:Ⅱ类
抗震烈度:Ⅶ度(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g)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路基标准宽度:7.00米
路面宽度:6米
桥梁涵洞设计宽度:桥梁净宽7米,全宽8米,涵洞与路基同宽。
路面结构:
新建路面结构:
4cm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20cm5%水泥稳定砂砾(厂拌)
20cm级配砂砾
四、主要工程量:
路基工程:清除表土157225.23m2,挖土方49168 m3,挖台88888.7 m2,弃土方41323m3,利用土方42386 m3,借土方126905 m3,强填石渣7295 m3。
路面工程: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67139 m2,碎石封层67205m2,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7205 m2,20cm砂砾垫层71590 m2,培路肩10639 m2,1010型边石21278米。
桥涵工程: 1-4米盖板涵72米,1-φ1.0米钢筋混凝土圆管涵24.31米。
我单位如有幸在蒲河流域道路(蒲河景观路左岸)新建工程第七标段施工招标中中标,将非常感谢评委及业主的信任,我们作如下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计划。
1.主要施工机械:路基施工机械包括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水车、装载机、振动式压路机,在开工3日内即可运抵现场,运输车辆当日即到。化验室设备10天内安装完毕。基层施工机械:稳定土拌合设备于签订承包合同之日起25日内安装、试车完毕,待命生产;水泥稳定土摊铺机1台,振动式压路机2台,7月8日进入工地。面层施工机械:沥青砼摊铺机1台,以及YZC10面层双驱双振压路机2台,16T胎轮压路机1台,于8月8日调入施工现场。
2.本工程项目部人员在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当日即到。
3.工程材料在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后5日内送至施工现场,数量、品种以保证工程进度需要而源源续备。
4.注意事项:我单位因应本合同工程,已将路基、路面、涵洞的机械配备成套,进入现场要保证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不得造成工程及外部公用设施、构造物、路面的损失,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及方法:
所有分项工程在开工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对进场主要材料,均有出厂合格证或材质化验单,并随机取样送沈阳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后,经检验质量合格,材料方可进入现场,并填报开工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开工。
(一)路基施工:
1、填前准备工作:施工放样,按规定清除边坡表土,路基内杂物,基底整平碾压,要加强对路基换填施工的管理,加强对换填前基底压实度的控制,对换填材料质量、层厚、压实度严加控制,确保路基换填的强度。
路基填方边坡坡度采用1:1.5,挖方边坡坡度采用1:1.当地面横坡陡于1:5及填挖方结合部(地面纵坡大于12%)时,应将路堤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米,台阶向内倾斜4%的坡度。大坝加宽段坡率与原路基边坡坡率一致。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要求,当路基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先清除表土,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应小于90%。
2、填筑方法: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方法进行施工。卸料顺序为先外侧后内侧,按规定数量均匀卸料,路基填筑时必须分层,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宽度应大于设计宽度20cm。当年路基的路基压实度标准应比现规范要求提高1个百分点,为路面垫层施工奠定基础。要加强对路基弃方的管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3、碾压顺序:遵循压实机械先轻后重,碾压速度,先慢后快,压实以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平曲线以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遍数以达到《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压实度为准。碾压时轮重叠20—30cm,压实度经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测转序,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二)路面施工:
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导线点,水准点复测,中桩放样,做好铺设砂砾垫层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所用材料的试化验工作,做好稳定土拌和站建站工作,对稳定土拌和站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储料地点和库房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砂砾垫层施工:
(1)准备下承层,砂砾垫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压实度及弯沉应符合规范要求。
(2)施工放样,原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桩,曲线段每10m设一桩,并按垫层宽度钉界限标高桩,并明显标记出砂砾垫层边缘的设计高。
(3)砂砾垫层的施工,要根据结构层厚度,砂砾虚方系数,确定砂砾的虚方厚度,测工要及时把界限标高桩钉好,即可上砂砾,砂砾上完后,用推土机推平,平地机进行整型,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碾压结束,要及时检测压实度。
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
(1)该基层结构按设计要求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合,用自卸汽车将稳定土拌合料运至现场,用自行式摊铺机进行摊铺,并进行压实。按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厚度为20cm。
(2)在正式施工前,应选择一段路做试验段,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标准进行施工,以取得各项数据。
(3)施工顺序,施工准备—现场放样—布设自动找平线—厂拌拌合料运输—稳定土摊铺—整形—机械碾压—洒水养生—质量检测合格—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施工注意事项:
①稳定土拌合,要严格按配合比,控制水泥及含水量,使之稳定土拌合料运至现场,能够及时碾压成型。碾压时,要按照先低后高,先轻后重的原则,先以轻型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3—4遍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和按试验取得的碾压次数进行碾压,使之达到规范要求。
②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洒水。
③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土层表面不被破坏。
④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要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进行施工。
⑤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⑥水泥稳定土基层,每天施工完毕设置横向工作缝,当天完成的端部放两根压实厚度等厚,与横向等宽的方木,方木的另一侧用料石填筑一个长约3m的过渡段,其高度略大于方木厚度,再进行碾压,使当天端部混合料碾压密实,下次施工时将方木及料石除去,扫净,继续进行摊铺施工。
⑦养生:每次作业段碾压完成并经测试合格后,即采用透层油或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基层养生期内封闭交通,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天。洒水次数视天气而定,确保表层潮湿。
4、沥青砼面层施工:
(1)按设计要求,面层为4cm改性沥青砼,采用ABG423沥青砼摊铺机1台,以及XD120、YZC10面层双驱双振压路机2台,胶轮压路机1台进行碾压。施工前选择一段路作为试验段,以取得数据为正式施工提供理论数据。
(2)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设放样—挂找平线—厂拌混合料运输—机械摊铺—碾压。
(3)施工注意事项:
①为达到最佳压实结果,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宜采用XD120、YZC10面层双驱双振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组合的方式。
②沥青砼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碾压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③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宜采用XD120、YZC10面层双驱双振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不宜少于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可选用面层双驱双振压路机关闭振动进行碾压,且不宜少于两遍。
④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横向接缝的碾压应采用双筒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
⑤为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允许夜间施工。
(三)桥涵施工:
7、桥涵构造物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
桥涵构造物台背回填是路基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为保证路堤稳定,在施工中应克服认为结构物回填工程量小、操作空间小而往往被忽视,致使回填材料不符合要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的现象。在施工中应做到:
(1)涵洞两侧填筑透水性材料 ,范围是从垂直涵身向后2米的地面,向后向上1:1至涵顶平面,压实度应达到98%以上。
(2)桥涵构造物台背应分层填筑,分层填筑松铺厚度,一般应控制在15cm--20 cm范围内,并严格控制回填材料的含水量,尽量做到台背回填与路基回填筑同步进行,若台背回填滞后于路基,则挖成台阶或斜坡式与路基相接,台背回填应注意桥涵两侧对称填筑。为防止超厚填筑或漏检,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应根据桥涵结构物台墙的高度在墙背上作好分层填筑的标记和编号,随时进行密实度检测,及时消除质量隐患,使台背回填压实度质量层层得到保证。
(3)与台背相接的路基端头,是控制的重点。要求在施工时,对路基端头的压实度进行复测,复测的目的就是确保回填部分与路基部分衔接好,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