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简介
xx高速公路西段公路工程路面项目第12合同段,起点桩号K0+350,终点桩号K14+700,全长14.35KM。本合同段起点至前洋互通立交路基按六车道设计,路基宽度为35米,前洋互通立交至本合同段终点按八车道设计,路基宽度为42.5米。
建设单位:x建设办公室
设计单位:xx勘测设计院
监理单位:xx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xx工程总公司
计划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计划竣工日期: 年 月 日
(二)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
工程所在的xx平原属堆积平原区,平均海拔在2.00米左右。
2、气象
xx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主要受西风带冷空气控制,夏季则受副热带高压、台风和西南气流影响,多异常天气。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季风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境内年均日照时数1927.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5%。平均温度16.2℃,年际变动一般为15.5℃至17.1℃,变幅1.6℃,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1.1℃,极端最高温度39.7℃.年平均雨日159天,年平均降雨量1426毫米;全年有3个多雨期,4-5月春雨期,雨日多,强度弱,6-7月梅雨期,平均梅雨持续时间28天,9-10月台风秋雨期,多狂风暴雨。
3、河流水文
xx地区水系发育,工程所在区域属甬江水系,本合同段工程设半浦余姚江大桥跨越余姚江下游河段。
(三)路面结构
1、主线及互通立交匝道采用如下的路面结构:
表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型)
中面层:6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型)
下面层:8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型)
基 层:18(19)cm厂拌水泥稳定碎石;
上底基层:16(17)cm厂拌水泥稳定碎石;
下底基层:16(17)cm厂拌水泥稳定碎石;
总厚度68(71)cm;括号内数字适用于前洋至高桥段(K10+700-K14+700),括号外数字适用于其他路段。
主线及互通立交匝道,中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下面层沥青混合料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进口沥青。
2、保国寺收费站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如下结构:
面层:28cm水泥混凝土板(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小于5.0MPa)
基层:20cm厂拌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20cm厂拌水泥稳定碎石
3、粘层、下封层和透层
在沥青混凝土各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采用专用PCR型快裂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
为保护基层及防水,在上基层顶面设下封层。下封层采用慢裂阴离子PA-2型下封层专用乳化沥青。
半刚性基层顶面施工下封层之前,应首先做透层。透层采用AL(M)-1中凝液体石油沥青。
4、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为10cm,分两层进行,第一层摊铺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型),洒布粘层油之后,再摊铺一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型),各层沥青混凝土的级配型式、所用材料和技术指标要求与路面相同。大中桥及部分小桥在水流方向防撞墙下的沥青混凝土铺装中面层的边部设置15cm宽,粒径为0.5~2cm的碎石盲沟。
(四)路面排水设计及防护设计
1、路面表面排水
路面表面采用分散漫流排水的方式,为防止路面对土路肩的冲刷,土路肩采用15cm厚5%石灰稳定土硬化;竖曲线最低点设置凹曲线低点泄水槽。
2、超高段路面表面排水
绕城公路主线分路段处于超高段内,在超高段侧中央分隔带分设纵向流水槽,纵向每隔50米左右在分隔带一定距离设置集水坑,超高侧的路面水通过流水槽汇入集水井中,再由埋在路基下的横向排水管排到路基之外。
3、中央分隔带排水
中央分隔带内设置纵向集水盲沟,盲沟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和防水土工布,盲沟顶面设置反滤土工布;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坑,以汇集从中央分隔带渗入的水,并通过横向硬聚氯乙烯塑料排水管排出路基。
4、路面边缘排水
为了排除通过路面接缝、裂缝或路肩渗入并滞留在路面结构层内的自由水,在硬化土路肩下设置碎石排水盲沟,以利于路面结构层中的水排出路基之外。
5、路基边坡防护
路面边坡防护采用路基设计文件中的防护形式进行路面厚度范围内的边坡防护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