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该工程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0+502.405,道路全长502.405m。排水箱涵工程是新建的一条雨水排放通道,K0+000~K0+030段采用B×H=4.0m×3.0m的双孔雨水涵洞,K0+030~设计终点段采用B×H=7.0m×3.0m的U型槽,将上游的雨水顺接排入下游现状雨水涵洞内,全长约445m。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2.1、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采用道路主要技术指标为: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最小停车视距:40m
(4)最小平曲线半径:无平曲线
(5)主线最小竖曲线半径:凹曲线:R=2500m
(6)最大纵坡:主线道路:i=1.5%;
(7)计算荷载:汽车:城-B级;人群:5KN/m2;设计轴载:BZZ-100
(8)道路交通饱和设计年限:15年,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9)地震设防烈度:6°计算,7°构造设防。
2.2、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横断面:
道路采用双向四车道,道路路幅总宽32m,其路幅分配如下:
8(人行道)+8(车行道) +8(车行道)+8(人行道) =32m
道路路拱横坡为双向坡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采用2.0%;
2.3、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从上至下依次为: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层厚40mm
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掺抗车辙剂)下面层厚60mm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7mm
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m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50mm
2.4、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从上至下依次为:
200×100×60彩色人行道透水砖厚60mm
1:3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垫层150mm
二、主要工程内容
按照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HD-GC-1290)招标要求进行,本次施工内容:
1、道路工程包括土石方、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本次仅含路面标线)等施工内容;
2、排水箱涵工程包括土石方、排水、边坡及挡护工程等施工内容;
3、工程量清单以及说明的其他内容。
三、工程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根据调查分析,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主要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现状北侧为原始地貌,南侧主要为素填土堆填。地面高程223~261m,最大高差约38m。北侧原始地貌处地形坡角5~10°,填土堆积区斜坡坡角约25°~50°,坡顶较为平坦,地形总体坡角2~5°。
2、气象与水文
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勘察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夏热秋短,降水四季分配不匀,多伏旱、日照少、湿度大、雾日多、风速小等特点。
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多年平均气温18.4℃,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日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
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勘察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系。大气降水、城市污水、废水及附近施工用水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污水管道系统。
3、地质构造
根据地勘资料,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地位于龙王洞背斜东翼,场地及周围无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其倾向125,倾角27。据野外调查的裂隙发育特征,场地基岩中主要发育以下两组裂隙:
J1:倾向255o~260o,倾角68o~74o,优势产状为258o∠70 o,裂隙面一般平直,宽度3~5mm,局部可见粘性土充填,裂隙间距1~5m不等,延伸一般3~5m,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
J2:倾向337o~342o,倾角80o~83o,优势产状为340 o∠80 o,裂隙面较直,宽2~4mm,局部可见粘性土充填,延伸2~5m,裂隙间距1~5m不等,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
4、地层岩性
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孔揭示,勘察区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及侏罗系中下统新田沟组(J2x)沉积岩层。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Q4)
(1)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灰褐色,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和少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骨架颗粒径30~800mm不等,含量10~35%不等,结构主要呈稍密状。堆填时间一般10年左右,自身沉降基本完成,钻探揭露厚度0.50~41.8m,主要分布在拟建道路里程K0+110~K0+502.405段和拟建箱涵里程K0+060~K0+445.184段。
(2)残坡积层(Q4el+dl)
粉质粘土:浅黄色,褐色,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钻探揭露厚度约0.4~4.0m,在拟建工程沿线局部残存。
侏罗系中下统新田沟组(J2x)
砂质泥岩:浅黄色、灰绿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结构,泥质胶结,层状~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1.0~2.0m左右。强风化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好,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
砂岩:灰色、灰白色、青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层状~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约0.5~1.0m,风化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好。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
5、水文地质条件
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地下水以其含水介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两类,以其赋存形式可分为潜水和上层滞水两类。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不稳定,主要以上层滞水型式出现。
(1)基岩裂隙水
含水层主要由砂岩层组成,基岩中地下水主要集中在砂岩或砂质泥岩的裂隙中,岩层中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较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接受补给,基岩中地下水水量有限,呈脉状分布。由于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明显。砂质泥岩地下水量小,砂岩段地下水量中等,通过岩体贯通裂隙向外排泄。
(2)松散层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或城市污水、废水及附近施工用水入渗补给,通过岩土界面在有条件的切割区排泄。
6、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通过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图纸,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路线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危岩、崩塌和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四、质量要求
按照溉澜溪体育公园西侧道路及排水箱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HD-GC-1290)要求,本工程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一次性验收合格,我公司争取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