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指导钢筋加工安装人员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和现场安装作业,保证加工安装后的钢筋成品满足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工程钢筋加工、安装作业
3.钢筋加工、安装作业
3.1.人员
从事钢筋加工安装的钢筋工、电焊工、起重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特殊工种操作证上岗操作。
3.2.材料
3.2.1.一般要求
带肋钢筋应符合中国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光圆钢筋应符合中国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
3.2.2.检验证明
钢筋进场时钢筋生产厂家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应由具有法律资格且能制约制造商的保证人(如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签字,且提供以下资料:
——轧制钢筋的生产方法;
——每炉或每批钢筋的鉴定(包括拉力试验、弯曲试验结果);
——每炉或每批钢筋的物理化学性能。
质量保证资料不齐全不予验收。
3.2.3.钢筋的保护与储存
钢筋应储存于地面以上0.3m的平台、垫木或其它支承上,并应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当安装时,钢筋必须保证无灰尘、无有害的锈蚀、松散锈皮、油漆、油脂、油或其它杂质。钢筋必须无有害的缺陷,例如裂纹及剥离层。不同级别的钢筋要分别储存,并设以标志,以便于检查和使用。
3.2.4.识别标志
在检验以前,每批钢筋应具有易识别的标签。标签上标明制造商试验号及批号,或者其它识别该批钢筋的证明。
3.2.5.试样及试验
提供的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否则不得使用于工程中。当钢筋直径超过12mm时,应进行机械性能及可焊性性能试验。进场后的钢筋每批(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牌号、同交货状态重量不超过60t)内任选截去端头50cm三根钢筋各截取一组试样,每组3个试件,一个试件用于拉力试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一个试件用于冷弯试验,一个试件用于可焊性试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型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如果有一个试件试验失败或不符合规范要求,另取两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在第二次试验中,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钢筋即为不合格。
3.3.机具设备
钢筋加工场配备一套如下钢筋加工机具设备
钢筋切断机:1台; 钢筋弯曲机:2台;
钢筋对焊机:1台; 交流电焊机:8台;
3.4.钢筋加工制作
3.4.1.钢筋下料
应先切掉钢材外观有缺陷的部分。不带弯钩的钢筋下料长度误差为±15mm,带弯钩及弯折钢筋下料长度误差为±1d(d为钢筋直径),注意图纸标注尺寸系指钢筋轴线中心到中心的尺寸,钢筋端部带有弯钩者,其标注尺寸系自弯钩外皮切线与钢筋轴线交点算。
3.4.2.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要求。当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4.2.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3.4.2.2.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3.4.2.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3.4.2.4.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作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作135°或18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4.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4.3.1.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3.4.3.2.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大于25%,在受压区不大于50%。
3.4.3.3.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4.3.4.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注:两焊(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两绑扎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
3.4.4.主筋加工
钢筋笼、墩台身及连续梁主筋经调直后采用闪光对接焊接长。闪光对焊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d(d为钢筋直径)范围内不应超过钢筋总接头的50%。闪光接触对焊必须由有经验有责任心并经培训合格能够持证上岗的工人实施作业。钢筋接头采用电弧焊连接时,焊缝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搭接钢筋端部应预弯,预弯角度应保证两钢筋轴线在一条直线上。闪光对接焊工艺要求:
3.4.4.1.预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要经过预热、闪光(烧化)、顶锻工艺过程。预热方法有断续闪光预热和电阻预热两种。前一种方法是使两端钢筋端面交替地轻微接触和分开,发出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电阻预热是在两根钢筋端面一直阻热(不闪光)来实现预热。预热后,将对焊机夹具夹紧钢筋并通电,使对焊钢筋的端面轻微接触。由于电阻的原因,使端头金属很快地熔化,熔化的金属微粒火花般的从钢筋端面间隙处喷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继续将钢筋端面逐渐移近,新的接触点不断形成,即形成连续闪光过程。待钢筋烧熔完规定的预留量后,钢筋端部也已加热到接近熔点温度,然后以一定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再断电继续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该法适用于焊接直径大于25mm且端面比较平整的钢筋。
3.4.4.2.闪光—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要经历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顶锻工艺过程。在预热闪光前,再增加一次闪光过程,使不平整的钢筋端面,先闪成比较平整的端面,并将钢筋预热均匀。此法适用于直径大于25mm并且端面不平的钢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