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座垫石施工
(一)、测量定位
为了使支座垫石位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首先应对盖梁顶面位置及支座垫石预埋钢筋中心进行复测。复测无误后,中心定出点位,然后在盖梁顶面上放样出支座垫石的平面尺寸。
支座垫石位置采用交会法测定,根据己建立的三角网,在3个三角形顶点上,从3个方向进行交会。
(二)、模板施工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支座垫石模板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性和强度,保证支座垫石形状、尺寸准确。
2、模板面必须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保证支座垫石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3、支座垫石模板的设计制作应简单,便于拆卸,在拆卸时尽量减少模板的损伤,以提高模板使用的周转率,并且施工时操作方便,保证安全。
4、支座垫石模板直接安装在盖梁顶面,采用对拉螺杆上下加固。
5、模板组装完毕后,应再一次检查中心线和模板的稳定性。灌注砼过程应经常检查模板的位置是否正确,保护层尺寸是否准确,模板接缝是否严密等。
6、模板拆除时间,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三)、钢筋加工和安装
1、支座垫石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前必须调直及除锈,钢筋调直除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油漆污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b.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c.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支座垫石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3)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5倍,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钢筋成型安装
(1)支座垫石钢筋加工成钢筋网,上下层钢筋采用直径16的钢筋进行支撑分隔。
(2)同一层钢筋网格采用电焊点焊加固处理。
(3)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使用吊车吊运,浇筑砼前,应对模板、钢筋,以及各种机具、设备进行检查,各项条件符合要求,各项准备工作安排就绪后,才能浇筑砼。
2、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每一处振毕,徐徐提出振动棒。
4、每一处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浇筑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现象;均匀填充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现象;保证保护层厚度。
6、在灌注砼时一定要注意砼的捣固,保证砼内实外光,不漏捣,不超捣。
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8、在浇筑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润状态,养护采用混凝土薄膜包裹侧面,顶面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护。
(五)、施工要点
1、支座垫石施工前后均应复测垫石标高,施工中必须确保支座垫石钢筋网及防震挡块钢筋位置的正确,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2、在混凝土灌筑前,应将支座垫石处已浇盖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凿除,并清洗干净。
3、混凝土灌筑:支座垫石混凝土的灌注保证连续不间断施工。浇筑完成后人工进行支座垫石顶面的收浆压光,采用水平尺检测其表面的平整度,同一梁端两块支座垫石水平面应尽量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mm。
4、在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应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如有变形或沉陷应立即校正并加固。
5、桥台、伸缩缝盖梁支座垫石面层预埋的支座钢板,在灌筑时使板下充满密实的混凝土,而且不得使钢板下沉或上浮,必要时时可在板上打孔,以排出空气或多余的水分。
6、拆除组装模板时要轻放,禁止从高空直接下抛。拆完后分类码放,及时铲修、打油,减少钢模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