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道路工程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73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4-1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44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73p
3.1 工程特点
3.1.1 衬砌结构 明洞衬砌:进口明洞长65m ,出口明洞长20m ,均采用钢筋砼结构。 洞身衬砌系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钢架,二次衬砌

采用钢筋砼衬砌,双跨连拱中隔墙采用钢筋砼,同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管棚、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洞口偏压、浅埋地段结合地质条件采取地表砂浆锚杆、反压回填等工程措施。
3.1.2 防排水 隧道内防排水标准: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路面不冒水、不积水;设备箱洞
处不渗水。 明洞段衬砌采用外贴防水层防水,顶面回填黏土隔水层。 洞身段采用PVC 复合式防水板防水,环向透水软管集引水经由纵向排水管、横向
排水管将水排到行车道两侧排水沟中,排出隧道洞外。 工作缝、沉降缝、变形缝均设橡胶止水带止水。路面水引入行车道两侧排水沟。洞外排水:为防止洞外水流入隧道,在洞顶设截水沟,在距洞口2.0m处路面设
置一道横向截水沟。
3.2 工程重点及采用的相应措施
3.2.1 及早修建洞门及洞外排水、防护设施
为了确保顺利进洞,首先对地表坡面进行喷锚加固防护。及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排水设施,以保持洞口仰坡和洞外边坡的稳定,汇集和排除地面水流,保护洞门附近岩(土)体的稳定和使车辆不受崩塌、落石等的威胁,确保行车安全。
3.2.2 合理确定开挖方式、步骤和循环尺寸,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
工。对隧道洞身段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
(1)合理控制三个导洞开挖作业之间的距离,中导洞先行,左右导洞滞后中导洞7—10m, 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7m, 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
(2)合理控制左、右主洞开挖作业面之间的距离,主洞开挖亦采用台阶法,上台阶分布开挖留核心土,进尺控制同导洞开挖,然后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及防排水施工。
(3)控制正洞开挖作业面与二次衬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正洞隧道开挖作业面与衬砌作业面之间距离按一倍洞径考虑。
(4)二次衬砌采用砼运输车、输送泵和衬砌模板台车机械化配套施工,确保砼质量达到内实外光。
(5)施工中坚持“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
(6)施工过程加强控制,及时处理分析数据,调整支护参数。
3.2.3 隧道进口穿越104 国道段施工方案:为保障104 国道畅通,隧道穿越104 国道段采取明挖法施工。
(1)在104 国道南侧适当开挖山体修筑临时便道,将104 国道上的车辆引至便道上,修筑第一节进口明道约25—30m。
(2)待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北侧修筑临时便道,将104 国道上的车辆引至明洞上,再修筑后一段明洞。
(3)待后一段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恢复104 国道正常通车。
3.2.4 钻爆施工原则
(1)钻爆施工将按我局隧道光爆成功经验,以“一套标准、两项要求、三个控制、四条保证”的办法组织光面爆破施工。
(2) 以“以防为主、宁弱勿强、步步为营、稳中求快”的16 字为指导思想和“管超前、少扰动、早喷锚、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18 字为施工原则及时支护,防止塌方。

本隧道初期支护包括超前导管、网喷、系统锚杆、钢架支护等。初期支护紧随开挖面及时施作,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短期内松驰。施工步骤及方法详见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