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xx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06年
遭受强烈地面运动的结构由于非线性变形可能会留下残余位移。残余位移会影响震后结构的修复工作,因此希望控制结构出现的残余位移。本文对单自由度双线性系统,包括不同基本周期、延性系数、双线性因子,分别输入一组45个具有近场有脉冲地震地面运动记录和一组40个非近场无脉冲地震地面运动记录进行分析。企图得到一种估计可以简化为双线性单自由度系结构的实际桥墩的残余位移大小的方法。计算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地震记录,虽然残余位移有离散性,但其离散趋势主要由屈服后刚度来控制。对于双线性单自由度系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一个近场具有脉冲地层运动的残余位移比谱和另一个非近场无脉冲地层运动的残余位移比谱,并将建议的这两个谱应用于工程实例,其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结果比较,效果较好。
本文研究了以谱加速度作为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残余位移作为工程需求参数EDP,利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作出桥墩结构的脆弱性曲线。最后介绍了减小残余位移的措施。震后经验表明:在抗震设计和评估中,不仅要考虑非弹性最大变形,还要考虑残余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