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土壤学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xx大学
学位年度: 2010年
针对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村道路配套技术不完善,道路整体结构性差,道路标准低,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起一套与当地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优化技术已成为土壤工程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农村道路的格局及设计优化是提高道路结构性和道路标准的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措施。目前国内外对道路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等等级路修建方面,以及其配套工程,如岩土工程关于地基稳定性、边坡稳定性、渗透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而针对农村范围内等外级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方面。对于农村道路设计仅局限于村镇规划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适用于农村的道路设计标准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重庆丘陵山区。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和重庆市忠县拔山镇为例,考虑地形、工程地质、居民点和田块分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道路格局和设计进行研究,剖析重庆丘陵山区道路格局及设计特点,从而丰富和完善重庆丘陵山区道路格局及设计体系,为西南丘陵山区低等级道路建设理论依据。
本文系统的开展了重庆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研究,不再局限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级公路研究的传统思维,构建了农村范围内多位级的道路格局及设计优化技术,为今后农村道路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路网密度、连通度、连通居民点和田块比例等指标,详细分析了道路系统的内部结构,但是由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经济和政策方面的变化会引起各项指标的统计结果,未来应继续加强道路网格局的动态分布变化研究。此外,由于微地貌类型变化,不同的海拔高度、坡度、土地类型方式等对路基土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今后还应加强基于农村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土壤与路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