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30 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24 年版)》。该通告明确规定,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严禁塔吊吊泵管浇筑混凝土这一施工工艺用于全市建设工程。此禁令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施工现场安全的深度关切以及过往事故的深刻反思。
塔吊吊泵管浇筑混凝土的作业方式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泵管内承受着巨大压力,可达几十兆帕。当泵管末端被塔吊吊着时,泵送压力试图使泵管产生自然的震动、抖动或位移,然而塔吊的刚性约束却阻碍了这种释放,致使应力集中于泵管的弯头、管接头、管壁较薄处以及塔吊吊点,极易引发泵管爆裂、管接头崩开、吊点失效等严重问题。
同时,泵送过程并非绝对平稳,启动、停止、活塞换向、骨料卡滞或短暂堵管又疏通时,都会产生剧烈的压力波动和液压冲击。而塔吊操作同样具有动态性,吊臂移动、旋转、变幅、起升下降都不是匀速平稳的,两种动态性相互叠加,产生复杂且难以预测的合力、扭矩和冲击载荷,极大地增加了作业的失效风险。
此外,泵工与塔吊司机操作相互分离,一旦发生堵管迹象或压力异常升高,泵工紧急停泵时,由于沟通和反应的延迟,可能导致泵管爆裂或接头崩开,断裂的管段或末端软管会像失控的 “水龙” 一样猛烈甩动,对下方及周围的人员、设备、结构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一作业方式违反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 - 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 - 2010)等多项安全规范。
那么,禁令实施后,建筑施工该如何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呢?其实,可采用的替代方案并不少,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臂架泵)和混凝土布料机成为了新的选择。混凝土输送泵车机动性强,能够在不同场地灵活作业,可直接将混凝土输送到指定位置进行浇筑。
在使用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核验泵车停放位置地基承载力,并保证支撑地面硬化、水平,非硬化支撑场地需配置足够钢板,钢板尺寸应不小于 2000mm×1500mm×20mm。泵车就位后,作业侧的支腿必须完全伸展到位,四个支腿压盘下方需加垫橡胶板,尺寸不应小于 500mm×500mm×15mm,每个支腿橡胶板下方需加垫 3 根并列枕木,每根枕木尺寸不应小于 800mm×200mm×200mm,必要时在枕木下方加垫钢板。泵送作业前,泵车应试运转并确认无沉降和异常后方可进行作业,布料杆大臂下严禁站人,机身倾斜度不得超过设备说明书要求。
混凝土布料机则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可提高浇筑效率。当选用楼面型布料机设置在楼面板上时,如果其支撑楼面板的强度不满足要求,应进行加强,在楼板下部设置支撑进行荷载传递。混凝土布料机作业前应重点检查各支腿应打开垫实并锁紧,布料机塔架的垂直度经过调整,符合说明书要求,配重块重量应与臂架安装长度匹配,臂架回转机构润滑充足,转动灵活,机动混凝土布料机的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安全及制动装置应符合要求,混凝土输送管道各接头连接牢固。手动布料机操作时,臂架回转速度应缓慢均匀,牵引绳长度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严禁作业人员在输送臂架下方停留。
除了更换施工设备,施工流程与管理方面也需进行相应调整。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混凝土竖向、水平输送机械设备,包括对混凝土泵送设备的选型、设备支承地基(板面)承载力验算等内容,监理单位要加强对专项方案的审查。
混凝土泵送设备按照施工方案进场安装后,施工单位应组织安装、监理(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泵送过程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加强对项目现场混凝土泵和泵车的使用管理,定期组织参建各方对混凝土泵车进场登记、验收、作业过程等各项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混凝土泵及泵车的使用管理流程,作业过程中指定安全管理人员巡查监督,同时,加强管理人员、作业班组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切实将施工现场混凝土泵及泵车管控到位。
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监理检查责任,在混凝土泵及泵车进入施工现场时,严格审查设备资料信息和混凝土施工方案,加强施工作业过程中旁站工作,关注混凝土泵车支撑稳定环节的验收,发现混凝土泵和泵车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施工、监理、混凝土泵或泵车出租单位要配备现场专职人员跟踪检查,加强泵送、浇筑等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核验混凝土泵操作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有效性,认真落实各项操作规程,及时制止作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 “三违” 行为。
住建委严禁塔吊吊泵管浇筑混凝土的新规,虽然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一定挑战,但也促使行业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合适的替代方案,调整施工流程与管理,建筑企业能够在新规定下顺利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