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 h ≤ 150mm 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h>150mm 时,不宜大于 1. 5h,且不宜大于 250mm。 3.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人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5d 且至少过支座中心线, d 为下部受力钢筋的直径。 4.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小于200mm 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 5.为避免沿板角产生裂缝。对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现浇楼周边与混凝土或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图 3-14) 。 在板角处,增设构造钢筋网片或布置斜向放射状构造钢筋,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柱或墙内,以控制板角斜向裂缝。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人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跨的四分之一(图 3-15 ) 。 板洞钢筋的处理(图 3-15): (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小于 300mm 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 (2)当 300≤D (B)≤1000mm 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 1/2,且不小于 2 根¢10。 (3)当 D (B)>300mm 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 D (B) > 1000mm 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或暗梁。 6.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于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50mm,直径不宜小于 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7.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一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设置温度筋有助于减少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雨篷、阳台、挑檐属于典型的悬挑构件,应进行抗倾覆验算。板式雨篷一般由雨篷板、雨篷梁组成,雨篷梁既是雨篷板的支座又兼作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