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中建新疆建工西北公司承建的陕西凝远盾构泥深加工项目,5万平方米气承式膜结构厂房充膜成功,全过程匠心筑造,用绿色智慧赋能工业发展,实现多领域的建设突破。

 

1.png

陕西凝远盾构泥深加工项目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街道,项目选址极具特殊性——地处周陵文物保护区(重点区域禁止挖掘)且距咸阳机场直线距离仅3公里(处于机场净空限高区域)。

 

为满足现代工业对大跨度空间的需求,并克服常规钢结构厂房在施工周期、安装难度及造价方面的不足,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全国盾构泥处理领域首例气承式膜结构厂房方案,设计厂房长434.3米,宽115.3米,投影面积约5万平方米。

 

2.png

项目采用全封闭气承式膜结构,以自重轻、高度可控、近零污染、全封闭运行四大优势破局“重点文物保护区域禁挖”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识别区净空限高”的双重挑战。

 

在可持续发展层面,气承式膜结构本身可集中消纳地铁及隧道建设产生的大量难处理盾构泥,通过先进分离技术将其中的水、土、砂、石转化为可循环再生的工程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渣土处理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城市管理顽疾;同时,该密闭膜结构本身能高效抑制粉尘与有害气体逸散,显著降尘降噪,并利用膜材透光性,使白天自然采光满足80%以上照明需求,大幅降低能耗,有力提升了区域环保水平,为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新标杆,成为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转型典范。

3.png4.png6.png

 

面对异型巨型气承式膜结构建造的特殊挑战,中建新疆建工西北公司联合陕西凝远新材公司成立科技研发团队,将绿色建造理念、智能建造技术与高效施工管理深度融合,聚焦关键环节:

 

  • 模块化预制装配,高效建造显实力

建造使用的膜材、斜向网状钢缆等核心构件采用工厂化精密预制,现场实施预拼装结合整体充气的方案。运用小型电动工具实现螺栓快速连接,显著减少高空作业及对大型机械依赖,大幅提升效能、降低人材机成本。从材料进场至主体安装完成,仅用20天即高效建成这座长434.3米、宽115.3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巨型气膜厂房。


  • 全流程绿色实践,生态建造树标杆

材料选用环保可循环的PVDF难燃膜材及镀锌钢丝绳,生命周期终结或搬迁时可实现100%回收有效减少建筑固废;施工依赖小型电动工具,无需水源,规避混凝土浇筑及复杂焊接工序,实现噪声、废污近零排放,符合绿色施工标准,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干扰气膜密闭性能及保温性优异,带来显著的抑尘与节能效果


  • 智能系统强集成,低碳运维创效能


项目集成交付基于5G物联网的全自动远程智能控制系统,整合九大关键子系统(主体膜系统、斜向网状钢缆及基础锚固系统、消防系统、电气系统、照明系统、传感监测系统、新风换气及除尘系统、消防排烟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膜内外压力、温湿度、有害气体等数据,实现智能预警、联动调控及无人值守PVDF膜材透光性满足日间80%以上照明需求,气膜密闭性能及保温性优异,相较于传统建筑,整体节能效果可达75%以上


 

伴随项目阶段性节点的完成,中建新疆建工西北公司将以此次建设经验为关键契机,依托平台,紧密联系相关单位,聚焦新型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智能建造技术攻关、绿色装配体系构建等核心领域开展深研细思,通过系统性技术突破与创新实践,着力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驱动建造方式变革。助力提升企业在绿色建造、数字建造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