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基坑围护结构工程主要包含:深层搅拌桩(局部区段
桩内插钢管)、混凝土压顶和钢丝网片+水泥砂浆抹面护坡施工。
2、地理位置及规模
拟建工程位于××区,东面是××路,北面是××路,南面是××路
商业步行街,西面是××河。场区总占地面积5.605 万m2,总建筑面积
214755.47m2,其中××楼建筑面积约为5 万m2,建筑层数分别为19 层、
26 层、29 层和32 层,地下一层。
3、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
本工程地属长江三角洲滨海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地形总体较平坦。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地面标高约2.70m,本工程的室内地坪标高±0.000 相
当于吴淞口高程系统为零点的绝对标高3.150m,室外地坪相当于绝对标高3.000m,室内外高差150mm。
本工程地表以下85.30m 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属第四系河口~滨海及
湖沼相沉积层,主要有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性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
布特点。按其成因类型,沉积时代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可划分成8
个主要层次:①杂填土和河浜土;②粘质粉土、粘质粉土夹砂质粉土、粉
砂;④淤泥质粘土;⑤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夹粉砂、粉质粘土;⑥粉质粘
土;⑦砂质粉土夹粉砂、粉细砂;⑧粘土、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粉砂夹
粉质粘土。
因受×××江古河道切割的影响,缺失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在本场
缺失。沉积了第②-3-1 粘质粉土夹砂质粉土及第②-3-2 层粉砂。
场区内属潜水型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年平均
水位在地表以下0.50~0.77m,地下水无腐蚀性。
场区地基土属软弱场地,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内局部在深度20m 范
围内分布有第②-3-2 层粉砂,该层土在设防烈度为7 度条件下为不液化土
层。
4、工程施工环境
拟建场区主要为××厂区及部分居民区整个场区除了××厂区及场区
西南角拆平外,居民区正在动迁中,尚未拆除。
场区位于××路东侧、××路北侧、××路西侧,北临××河,施工
时道路市容要求很严。
场区的临时排水沟向××路排放,最后汇入市政管网。因此排入市政
管网的雨水、污水过渡排放处理将是场区施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受到施工标段划分、××楼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场区施工的主
要出入通道设置在××路上。由于受××路路况限制,大型施工设备(如
桩机、塔吊等)和施工材料(如管桩、钢材等)难以从××路出入,考虑
暂由B 标段靠家乐福超市处出入口进出。
(二) 设计技术标准
本工程 7 号楼地下室基坑,主要采用放坡的形式并结合井点降水保证
边坡的稳定性。东、南、西三侧同时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北
侧则主要以二阶放坡为主,坡度1:1、1:1.2 不等。
设计计算:一般考虑地面超载20KN/m2,土压力采用水土分算。
水泥搅拌桩按× × 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GJ08-40-94)要求施工,采用Ф700 双头搅拌桩,排距500mm,桩中心
距1000mm,相互搭接200mm。基坑外围桩桩尖设计标高为-11.75m(相对
标高,下同),桩长为10m;电梯井及集水井处单排桩桩尖设计标高为
-12.45m,桩长7m,双排桩(靠地下车库南一块一侧)桩尖设计标高为
-11.00m,桩长6m;××楼西侧基坑内侧靠地下车库南二块处单排桩桩尖
设计标高为-10.25m,桩长为6m。桩设计持力层为第②-3-2 层粉砂。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采用二喷三搅工艺,搅拌头提升速度不得大于
0.5m/min,且速度必须均匀。
定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20mm,垂直偏差不得大
于1%L。
水泥掺量为土容重的13%(土体容重为18KN/m3),暗浜处的水泥掺量可提高到16%,并多进行一次搅拌与注浆。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 号。
水泥浆水灰比0.50~0.55,外掺木质素磺酸钙为水泥用量的0.2%
(三) 主要工程数量
深层搅拌桩(水泥掺量 13%) 3957m3
桩内插钢管(6m) 109根
水泥砂浆护坡 3280m2
混凝土压顶 124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