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结构工程 » 结构施工
道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9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2-1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36 KB
  • 资料分类:结构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道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9p
(4)、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a、道路性质:公路(Ⅱ级)
b、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c、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2年
d、车行道:1.5%,人行道设计横坡:1%
e、路面轴载标准:BZZ-100
f、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桥涵设计宽度与路基同宽
(5)、设计概要
a、道路平面图设计:路网总体规划图进行平面图设计。
b、路基设计
为保证路基稳定和有足够的强度,路基施工时,必须全部清除垃圾和杂填土,填方路基必须清除地面腐植物,清除深度按30厘米考虑,填筑路基时,应进行原土夯实,然后用素土分层填筑压实,路基压实为重型标准,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值及压实度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当地基底松散土厚度大于30厘米时,应翻挖再填,分层压实,填方路段路基边坡填高小于等于8米采用1:1.5,大于8米采用1:1.75,挖方路段边坡土质采用1:0.75,石质采用1:0.5。
c、路面结构层:
Ⅰ、路面结构设计
①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面 层: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下面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
稀浆封层层:0.6cm
上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 18cm
下基层:二灰砂砾石 18cm
底基层:二灰砂砾石 15cm
垫层:二灰砂砾石 15cm
②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面 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2.5cm
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基 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 18cm
底基层:二灰砂砾石 18cm
Ⅱ、人行道路面结构
面层:面砖采用 5厘米
调平层: 水泥砂浆 4 厘米
基 层:石灰土 15厘米
Ⅲ、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①中粒式沥青砼、细粒式沥青砼面层:
沥青种类的选择:沥青混凝土采用沥青标号为AH-90。
集料及级配的选择: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级配形式AC-16,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C-10矿料的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实验法进行,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基层及底基层
基层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下基层采用二灰稳定砂砾,底基层采用二灰稳定砂砾,垫层采用二灰稳定砂砾,石灰质量应符合GB1594规定的III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标准,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粉煤灰质量的SIO2、AI2O3和Fe2O3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20%,集料压碎值<30%。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d、各专业管线规划设计
西南环路为改建道路,地下原有给水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光缆等专业管线,施工时注意不能破坏,并对在路面范围内的要进行加固,在人行道下影响雨水管道的要进行该移。按照总体规划管线布置原则,除雨水管道外,其它各专业管线均为单侧埋地敷设,因此,电信类综合管线(电信、联通、移动、有线电视、铁通、网通、长信、公安监控),按照规划设计断面预留位置(详见各专业管线布置横断面图)。该设计未考虑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热力管道、天然气管道、电力等管道的埋设。
2、雨水工程
(1)、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I级)。
(2)、管道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3)、管道基础:采用120度混凝土带型基础。
(4)、雨水检查井:检查井、雨水篦子均采用混凝土材料。
(5)、雨水口:采用偏沟式雨水口。
(6)、施工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现行标准、规范执行。
3、桥涵
(1)、本标段有一座K6+684.66乌江河大桥,K6+352.5洄水河中桥,11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道圆管涵。
(2)、对原有的洄水河桥进行加固改造利用,对宽度不足部分进行加宽,加宽的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为32.156米矩形后张法T梁,T梁下部采用预制,上部采用整体现浇桥面板;下部桥台台帽、背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桥台、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
(3)乌江河设计方案尚未确定,施工时以《乌江河桥设计变更图纸》和《乌江河分项施工方案》为依据。
四、施工注意事项
1、道路施工时,应对全线路段(红线内)进行工程普探,对发现墓坑、井、穴、洞等必须进行处理。
2、道路施工时,沿街预留口位置、村口位置、宽度同现状路口位置及宽度,路面结构同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与非机动车道边衔接,坡度同人行道横坡,施工至红线处。
3、城市规划交叉口范围内路面结构同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道路施工时,交叉口处均需预埋路灯穿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