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综合管网施工避让原则主要包括平面协调、高程协调和交叉布置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平面协调原则
  1. 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无压管道如排水管道对坡度和高程要求严格,无法随意调整坡度,所以有压管道如给水、燃气管道需避让。

  2. 埋管浅的管道让埋管深的管道:埋深大的管道通常调整困难,且施工复杂,因此埋设浅的管道应避让,以减少设计变更和开挖工程量。

  3. 单管让双管:双管系统如热力供回水调整难度更高,空间需求更大,单管系统更灵活,适合避让。

  4. 柔性材料管道让刚性材料管道:柔性管如PE、PVC适应性更强,可轻微弯曲调整走向;刚性管如铸铁管、混凝土管布设刚性强,避让不便。

高程协调原则
  1. 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线:自流管道必须保持连续的坡度,无法通过加压提升,因此压力管需避让。

  2.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柔性管道弯曲半径小,可灵活调整;刚性管道若调整则需增加配件或施工复杂。

  3.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主干管承担主要输送任务,调整困难;分支管输送量小,可灵活调整位置。

  4.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大口径管道体积大、开挖面宽、施工复杂,避让困难,小管道更易施工调整。

  5. 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管线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线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此布置原则可避免电力干扰通信,减少后期检修冲突,同时明确空间规划方向,有助于管线标准化布局。

  6. 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排列在一起:有利于统一开挖、降低施工成本,也方便维护管理。

  7. 新建管线让原有管线:原有管线运行中断代价大、迁改困难,因此新建管应避让,减少影响。

  8. 施工量小的让施工量大的:大型施工往往牵涉范围广、资源投入多,不宜更改,小规模管道更容易调整路径。

  9. 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检修频繁或位置隐蔽的管道应布设在更易施工的位置,方便后期维护。

交叉布置原则
  1. 各种工程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重叠直埋敷设:多管直上直下布设会导致施工干扰、检修困难,甚至安全隐患,应采用错位敷设。

  2. 给水管道应在排水管道上面:给水为有压清洁水,排水为重力污水,若漏水,应避免污染给水系统。

  3. 燃气管道应在其他管道上面(热力管道除外):燃气为可燃气体,应优先布置在上部,避免漏气时聚集在低处形成爆炸隐患。

  4. 电力管道应在热力管道下面、其他管道上面:电力管要求散热良好,避免受热力管影响,同时也应避让可燃气体。

  5. 热力管应在可燃气体管道及给水管道上面:热力管高温,应避免其下方存在易燃气体和容易被加热的供水管。

  6. 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排水管为无压管道,需保证坡度,因此在交叉口应优先满足排水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