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低价中标已成常态,不少施工企业都在为项目盈利发愁。但其实,只要抓好成本控制这一关键,低价中标的项目也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今天就为各位造价人带来项目成本控制的 “十个锦囊”,招招直击成本核心! 01从源头把关:项目经济评估制 工程中标后,别急于开工,先给项目做个全面 “体检”。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合同条款、施工条件、材料市场价等因素,对比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测算每道工序的资源消耗,通过成本倒逼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 这一步能让你对项目 “肥瘦” 了如指掌,为后续成本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02、责任到人:目标成本责任制 标成本不是一句空话,要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人身上。纵向分解到工区、作业队、班组,横向落实到项目部各领导和职能部门,形成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的成本管理格局。 03、降本关键:材料招标采购制 材料成本占项目成本的 60% 左右,控制好材料采购价就是抓住了降本的 “大头”。项目启动后,先做充分市场调研,比质比价确定材料购进价,再邀请优质供应商公开招标,根据报价、质量和售后服务择优选取。 设备采购也可采用此方法,既能降本,又能避免 “暗箱操作”。 04、基层管控:工序单价承包制 成本控制的 “神经末梢” 在作业层,推行工序单价承包很关键。以班组为基本核算单元,依据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目标成本,确定工序承包单价并签订合同。 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班组竞标,调动大家挖潜降耗的积极性,不过这一切都要以企业完善的工程定额为基础。 计价拨款是成本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绝不能一人说了算。验工计价时,由项目部主管牵头,组织施技、质检、计财等多部门人员核实工作量,按目标成本和承包单价计算价款;拨款时集体研究,留足质量保证金,多方签字确认。 同时定期向企业报送报表,让企业随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 此外,成本控制动态考核制、项目完工清算决算制、预算财会人员委派制、成本节超 “一票否决制”、变更索赔奖励分成制也都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全方位为项目盈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