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木工程主要是指古代时期人类所建立的各种土木建筑、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设施等方面的工程。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巨观和微观结构相结合。古代土木工程创新性地采用了与自然相结合、与地形自然韵律相契合的建筑和水利工程形式,结构形态上,既有宏观型、高大峻拔的建筑和雄伟壮丽的水利工程,也有细节处的巧妙处理。

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古代土木工程充分顾及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采用了与之共生、互利互补、相得益彰的建筑和水利工程方式,在确保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技术手段受限、施工周期长。由于古代土木工程的技术手段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施工阶段工程周期长,需要用人力、畜力等原始力量完成施工,因此成本较高。

工程质量高度依赖工匠技艺与管理。古代土木工程建筑和水利工程的施工,一般需要经验丰富和技艺高超的工匠执行,因此工程质量高度依赖工匠技艺水平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施工期间需要进行严格地监督和管理。

文化积淀浓厚。古代土木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古代文化美学的高度水平,并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学、水利工程学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发展脉络。

总之,古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形式细致、协调性较强,但施工技术受限、施工周期长、质量高度依赖工匠与管理等方面。古代土木工程不仅是文化遗产和工程史的珍贵遗志,也是人类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源头和基础。